來源:一號企業家(ID:EIH1st)作者:蕭縉
一號說:前有業績壓力,后有合規隱憂
6月27日,北京銀行(601169.SH)總算翻紅收盤,全天收漲0.66%,但是否能一舉終結近10個交易日以來的陰霾,卻也尚難預料。
(資料圖片)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罰單顯示,6月21日,北京銀行因向不具有借款資質的借款人發放經營性貸款及個人貸款等14項違規行為,被監管罰款合計4830萬元。同時,12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并罰款。
而就在前不久,6月5日,北京銀行衢州分行因違規發放個人信貸資金,參與限制性領域交易,也被罰款145萬元。
頻遭監管處罰,凸顯出北京銀行潛藏的內控隱憂。正如投資者所言,罰款不可怕,可怕的是因違規事項而“埋下的大雷”。
堪為前車之鑒的正是“康得新與北京銀行的資金托管”事件,雖然過去數年了,但122億元存款之謎仍未解開,北京銀行最終到底要承擔何種責任亦未可知。
反觀財務數據,北京銀行同樣面臨著業績疲軟之困。1Q23總營收同比下滑6.92%,歸母凈利潤同比僅增長1.90%,均創下近5個季度以來最低增速。
管理與增長,作為一家城商大行經營成功與否的兩大指標,北京銀行似乎一個也沒有守住。
超高額罰款的背后是警示畢馬威中國發布的《2023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稱,預計2023年銀行業嚴監管態勢:
仍將延續
其實這根本都不需要畢馬威出來分析,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
最近,監管出手,民生銀行、北京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江西銀行等收到百萬級罰單,其中尤以民生銀行與北京銀行領罰金額最高。
民生銀行重慶分行被銀保監會重慶監管局罰沒人民幣5967.8萬元。
北京銀行則因十四項違規行為,被監管責令改正,并罰款合計 4830 萬元。
具體來看北京銀行的違規事實:
在貸款業務方面,北京銀保監局指出,北京銀行存在貸款及投資業務管理不到位、貸款及同業投資“三查”嚴重不審慎、流動資金貸款管理不到位、貸款資金被挪用、向不具有借款資質的借款人發放經營性貸款及個人貸款、信用卡資金管理不審慎等違法違規行為。
此外,北京銀行還存在小微企業劃型不準確、收費政策執行及整改不到位、房地產類業務違規、地方政府融資管理不審慎、關聯交易管理及關聯方名單管理不到位、內控管理不到位、資產分類不真實、理財及表外業務不合規、存款及柜面業務管理不到位等方面情況。
基于上述違法違規事實,北京銀保監局責令北京銀行改正,給予罰款合計4830萬元,12名相關責任人分別被給予警告或5萬至10萬元罰款。
對于此次被罰,北京銀行回應稱,稱本次處罰是基于2021年原中國銀保監會對該行開展現場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作出的,且:
所涉及事項絕大部分是2020年之前的存量問題
同時,該行已第一時間成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秉承即查即改、立查立改的原則,積極推進整改落實工作,截至目前,已按照監管要求基本完成整改。
“存量問題,已完成整改”,此八個字堪稱回應監管處罰模版,北京銀行是懂得語言藝術的。
不過,就在此次處罰公告之前,北京銀行還曾收到一張監管罰單。
今年6月5日,北京銀行衢州分行因存在五項違法違規,被銀保監會衢州監管分局罰款145萬元。具體違規事實包括未落實合同面簽制度,貸款“三查”不到位,個人信貸資金被挪用于限制性領域且整改不到位,對公信貸資金被第三方使用,部分貸款本息由第三方歸還、結構性存款銷售不規范、代理保險銷售不規范等。
前后不到一個月,兩張監管罰單,涉及的主要都是銀行貸款業務,背后的警示意義不可謂不深刻。
“三重困境”難解多年來,北京銀行穩坐城商行“鐵王座”,直至2022年營收、凈利潤被反超,但仍然占據著總資產第一,并一直守擂到1Q23。
但在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上,卻有失其“第一”的身份,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北京銀行在這兩項指標上僅排在上市城商行第十和第九。
自然其每股收益也就高不到哪去,今年一季度末北京銀行每股收益0.35元/股,排上市城商行第十。
今年一季度末,北京銀行ROE、ROA分別為2.38%、0.22%,分別同比下滑2.86%、8.33%。
2022年末。北京銀行ROE、ROA分別為8.15%、0.77%。
圖:北京銀行ROE數據
同業對比來看,2022年ROE最高的上市城商行為成都銀行(19.48%),最低的為鄭州銀行(3.53%),而與北京銀行營收規模同一陣營的幾家銀行中,江蘇銀行(14.79%)、寧波銀行(15.56%),上海銀行稍低一些也有11%。
北京銀行枉頂了這么大一個資產規模的“帽子”,卻在17家城商行中ROE排在倒數。
作為上市銀行財務關鍵指標,北京銀行在這兩大指標上委實給其“城商行一哥”的地位拖后腿了。
一季報顯示,北京銀行在2023年仍未走出逆境。
首先是營收與凈利潤表現增長乏力。
今年第一季度,北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64.03億元,同比減少6.92%,包括2022年第四季度在內,該行已連續兩個季度營收負增長,單季度凈利潤為74.93億元,同比增長1.9%。
圖:北京銀行總營收數據
其中,一季度北京銀行利息凈收入125.34億元,同比減少約3.4%;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3.82億元,同比減少約53%。
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北京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僅高于鄭州銀行和貴陽銀行。
這要是擱在往常,恐怕北京銀行的行長都恨不得來一句“狂飆式吐槽”:
什么檔次,跟我一樣的增速
其次,北京銀行的不良率處于高位,資產質量顯露隱憂。
2023年一季度末,北京銀行的不良率分別為1.36%,較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但在17家上市城商行中,北京銀行的不良率水平高于13家同行。
與北京銀行資產規模相近的江蘇銀行、上海銀行,不良率分別為0.92%、1.25%。
如果是城商行資產質量排位賽,后兩家對于北京銀行的地位也足以發起挑戰了。
第三,北京銀行凈息差承壓,非息收入銳減。
雖然一季度北京銀行并未披露息差數據,但2022年,北京銀行的凈利差和凈息差分別為1.71%、1.76%,同比下降0.09、0.07個百分點。
今年一季度,北京銀行利息凈收入125.34億元,同比減少約3.4%;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3.82億元,更是同比減少約53%。
營收不利、息差收窄、不良率高企,從中不難看出,如今的北京銀業績增長并不理想,資產質量風險暴露。
盈利性、安全性和成長性三方面均有短板,北京銀行未來還能否守住“城商行一哥”的地位,著實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