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9日訊(編輯 夏軍雄)亞洲大米價格飆升至近15年來的最高水平,原因是對全球供應的擔憂日益加劇,此前印度禁止部分大米出口,而泰國的大米產量受到了干旱天氣的威脅。
(相關資料圖)
根據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周三公布的數據,作為亞洲基準的5%破碎率泰國白米躍升至每噸648美元,為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價格,相較于去年上漲了近50%。
世界上約有一半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大米價格飆升可能會加劇全球食品通脹壓力,并增加大米進口國的支出。
印度在7月20日宣布,禁止除了印度香米外的白米出口,以確保國內市場有足夠的供應,這項變動即刻生效。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印度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占全球貿易的40%,而泰國和越南分別占15%和14%左右。
在印度禁止部分大米出口后,阿聯酋也宣布暫停大米出口4個月,適用于所有大米品種。俄羅斯也將此前頒布的大米出口禁令延長到今年年底。
印度的大米出口禁令在一些國家引發了恐慌性購買,在全球大米消費不斷增長的背景下,這些限制措施加劇了市場對大米出現供應短缺的擔憂。
雖然泰國明確表示不會禁止大米出口,但由于厄爾尼諾現象的到來,泰國面臨更加干燥的天氣,該國政府已鼓勵農民改種需水量更少的作物。
泰國中部主要種植區的累計降雨量比正常水平低40%,該國政府限制種植的舉措是為了節約用水,確保家庭供應。
聯合國糧農組織上周發布的報告顯示,受“黑海谷物倡議”終止以及最新大米貿易限制政策實施的影響,國際食品價格指數7月出現回升。
7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23.9點,環比上升1.3%。7月食品價格指數反彈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油價格指數顯著上升,環比增長12.1%,扭轉了連續七個月的跌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