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元件也叫無源器件,是電子電路中的必備元件,也是電子產品的最底層基礎,被譽為“電子工業大米”,又被稱為“電氣化時代的鋼筋水泥”。
常見的被動元件有電阻、電容、電感、連接器、晶振等,廣泛用于通訊、消費電子、工業電子、車用電子、醫療航天等領域。其中,MLCC是全球用量最大的被動元件之一,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資料圖】
在被動元件領域,呈現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日本廠商一家獨大,村田、TDK、太陽誘電等被動元件巨頭占比超50%,韓國和中國臺灣的實力也比較強。
今年5月份開始,供應鏈就傳出消息,稱被動元件庫存調整接近尾聲。那么,被動元件行業下半年會迎來復蘇嗎?
下面,整理了村田、TDK、太陽誘電、國巨等被動元件大廠Q2營收情況,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村田
村田是MLCC行業的絕對龍頭,全球市占率超過30%,但受全球智能手機需求低迷影響,MLCC龍頭的日子也不好過。
村田2023年Q2營收為3677億日元,同比下降15.8%,凈利潤為500億日元,同比下降34%。據了解,村田智能手機零部件占整體營收的比重接近40%,智能手機行業市場需求持續萎靡,導致村田的業績跌跌不休。
具體來看,村田零組件部門(包含電容和電感/EMI濾波器)營收同比減少16.3%至2083億日元,組件/模塊部門(包含高頻/通訊模塊、能源/動力組件和機能組件)營收減少15%至1568億日元。
2、TDK
無獨有偶,另一日本被動元件巨頭TDK的業績也十分慘淡。
TDK 2023年Q2營收5034億日元,同比下降1.4%,凈利潤147.3億日元,同比下降 53.1%,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不振。
從營收上來看,TDK能源應用產品營收同比增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被動元件、傳感器業務、磁性應用產品業務的同比下降。而從利潤上來看,TDK被動元件、傳感器業務、磁性應用產品營業利潤分別同比下滑42.3%、76.7%、14.9%。
3、太陽誘電
MLCC需求復蘇緩慢,日本被動元件大廠太陽誘電已陷入虧損。
太陽誘電2023年Q2營收為726.12億日元,同比下降11.2%,合并營益為虧損5.77億日元,去年同期為盈余131.42億日元,凈利潤同比暴跌92.6%,連續2個季度虧損。
具體來看,MLCC部門營收同比下降13.6%至471.33億日元,電感部門營收同比下降6.6%至109.76億日元,復合元件部門營收同比下降10.7%至81.82億日元,其他部門門(包含鋁質電解電容、能源元件等產品)營收同比增長1.1%至63.20億日元。
展望未來,太陽誘電預估今年全年合并營收預估將年增0.8%至3220億日,合并營業利潤預估將大跌53.1%至150億日元,合并凈利潤預估將大跌65.5%至80億日元。
4、三星電機
三星電機是韓國電子元件龍頭大廠,也是全球第二大的MLCC廠商,僅次于日本村田。
三星電機2023年Q2合并營收為22205億韓元,環比增長10%,同比下降10%,凈利潤為1126億韓元,環比增長1%,同比下降60%。其中,元件部門營收為10065億韓元,環比增長22%,但較去年同期的11401億韓元減少12%。
不過,三星電機預計Q3隨著IT市場需求增加及車載產品市場擴大,MLCC需求將有所增加。三星電機計劃提高IT用小型、大容量MLCC啟動率,積極應對市場需求,并擴大車載用高可靠性MLCC的供應。
5、國巨
MLCC行業不景氣,中國臺灣被動元件大廠國巨的業績同樣出現下滑。
據國巨公布的財報顯示,國巨2023年6月營收為87.73億元新臺幣,環比下降2.6%,同比下降17.9%,低于市場預期。
此外,國巨2023年Q2合并營收267.9億元新臺幣,較上季度的260.96億元增加2.7%,但較去年同期的313.22億元減少14.6%,上半年合并營收528.87億元,同比下降14%。
國巨指出,今年6月營收較5月減少,主要是大中華廠區有海關盤點及客戶半年度庫存盤點因素影響,此外供應鏈庫存及終端需求仍在持續調整中。
總的來說,被動元件行業已進入底部區間,但下游需求復蘇緩慢,大廠們的營收同比普遍下滑。
盡管被動元件谷底已確定,整體呈利好趨勢,但消費電子未見復蘇,AI、新能源等高階需求填補不了缺口,下半年仍難言景氣好轉。
最后,毛遂自薦一下,小貓芯城成立于2015年,一站式電子元器件采購商城,提供1000萬+種電子元器件,聚惠百萬品牌好貨,100%原裝正品,閃電發貨,讓元器件采購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