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時代下,尋找到增量市場最為可貴。互聯網醫療正是當下為數不多的增量市場。
(資料圖片)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3億,同比增長21.7%,成為2022年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互聯網細分賽道。
這樣的趨勢也反映到了頭部公司的業績上。8月24日,平安健康發布2023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平安健康實現營收22.2億,凈虧損為2.45億,同比大幅收窄47.2%。毛利率同比上升5.6個百分點達32.2%。財報發布次日,平安健康股價漲近6%。
透過優異的財報數據,我們也能觀察到平安健康的業務突圍之路——隨著平安健康與平安集團綜合金融業務的雙向協同,產生的積極效應正愈發凸顯。
一方面,平安綜合金融渠道能為平安健康帶來低成本、規模化的用戶增長。這是平安健康獨特的競爭優勢所在。另一方面,平安健康為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業務帶來了差異化的產品能力。依托平安健康提供的醫療健康服務,平安金融子公司可以針對不同細分人群,提供多元化的產品,進而實現更好的獲客轉化和更高的用戶價值。
拉長周期看,平安健康與平安集團綜合金融之間相互賦能,將助力雙方在廣闊的市場競爭中占據獨特優勢。
/ 01 / 付費用戶同比增長11.4%,基本盤持續穩固
今年上半年,平安健康交出了一份穩健的“答卷”。上半年,平安健康的付費用戶為4500萬,同比增長11.4%。與此同時,公司盈利能力也保持上升趨勢,毛利率為32.2%,同比提升5.6個百分點。
用戶運營、盈利能力的穩健增長,充分證明了平安健康的基本盤依然穩固。穩固的基本盤,歸根結底得益于公司持續完善的醫療及健康服務網絡。具體來說,平安健康醫療健康服務能力的提升,體現在兩個方面:全面性和專業性。
從服務資源看,平安健康打造的“到線、到店、到家/企”三到網絡,積極拓展行業資源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醫療及健康服務。上半年,公司合作醫院數近4000家,合作藥店22.6萬家,同比增長8.6%;合作健康服務供應商近10.3萬家,同比增長3%;合作體檢機構超2000家,同比增長11.1%。
當海量醫療健康資源匯集,如何進行高效的協同成為了一個問題。而平安健康的家庭醫生會員制恰恰就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所謂的“家庭醫生會員制”,即“1個家庭醫生+5大專業服務+1個會員健康檔案”,在平安健康的獨特商業模式中扮演的是醫生、導航員和客戶經理的三重角色。
作為平安健康獨特商業模式的核心樞紐,以及醫生+患者的便捷化橋梁,家庭醫生承接來自不同支付方的流量,在整個服務流程中承擔了分發、串聯和后續的追蹤職責,并協助公司整合醫療健康供給側的資源。
在拓展醫療及健康資源的同時,平安健康服務的專業性也在持續提升。如今,平安健康在醫療領域服務的專業性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比如,“平安慢病管家”就入選了中疾控慢性病防治典型數字產品與服務目錄。
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平安健康持續深耕醫療服務的結果。一方面,公司為給垂直人群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建立了23個專病中心,陸續推出了宮頸健康中心、毛發健康中心等專病中心,覆蓋婦、兒、皮膚、內、外、男科、中醫、慢病管理等多個領域。
另一方面,平安健康通過技術賦能提升了醫療服務能力。上半年,公司打造了“平安健康數字洞察研究院”。該研究院通過海量數據能夠深度分析用戶的購藥習慣及用戶需求,進而為用戶匹配更優質且符合需求的醫藥用品及服務。
如果說,完善的醫療服務能力打造了平安健康穩固的基本盤。那么,醫療健康+綜合金融的協同就讓平安健康的發展更加迅猛。
/ 02 / 亮眼業績背后,醫療、金融的雙向協同
透過平安健康的亮眼業績,我們能發現公司獨特的產業突圍之路:
依托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資源,平安健康能快速打入F端市場,最終實現低成本、規模化的用戶增長。
體現在財報數據上。上半年,平安健康的F端業務實現營收10.8億,同比增長12.6%。F端付費用戶數超3800萬,同比增長13.3%。
靠著F端引流,平安健康在付費用戶大增的情況下,營銷費用不升反降。上半年,公司營銷費用同比下降16.6%。考慮到平安健康F端用戶占平安集團2.29億金融用戶的滲透率只有約16.6%,意味著未來F端用戶的增長依然有很大的空間。
醫療業務和綜合金融的合作,在推動平安健康高效增長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平安綜合金融業務的競爭力。
對于綜合金融來說,融合平安健康的醫療服務能力后,平安的綜合金融業務具有了產品的差異化能力,能針對不同細分人群,進行服務產品的多元化設計及組合,在金融服務之外,為用戶提供全面且更符合其需求的醫療服務,也就是平安持續打造的“有溫度的金融”。
比如,平安健康聯合平安人壽升級了臻享RUN(2023)健康服務計劃。該產品建立了“以用戶為核心”的會員分層運營體系,可面向不同用戶提供家庭醫生、健管計劃、健康檢測、慢病防控等多達18項的醫健服務。截至目前,該產品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用戶服務滿意度超98%。
憑借醫療賦能帶來的差異化能力,綜合金融業務得以將醫療健康服務前置化,既幫助保單用戶減少重大疾病發生率,也提升了產品的用戶體驗。
短期來看,用戶體驗的提升,進一步促進了綜合金融業務的獲客。比如,在“保險+健康管理”方面,2022年平安壽險已累計服務約1859萬客戶,而新契約中超76%的客戶使用了健康管理服務。
長遠來看,平安健康也將推動綜合金融業務用戶價值的持續提升。比如在平安壽險業務中,2022年使用醫療健康服務的個人比普通用戶的客均AUM高出3倍。
可以說,綜合金融+醫療健康雙向協同效應正在顯現。基于此,也為平安健康打開了B端市場的想象力。
/ 03 / 平安健康找到了B端的“勝負手”
在中國,企業健康管理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在平安健康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提及,根據第三方機構的調研顯示,整個企業健管市場能達到兩到三萬億的規模。
但截至目前,企業健康管理的發展并不完善。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發布的《中國中小企業家健康管理認知及需求現狀研究報告》顯示,78.5%的企業中沒有專職保健醫生,企業家表示造成該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管理服務的成本過高。
但在這樣一個尚未完成成熟的市場,平安健康卻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上半年,平安健康B端業務營收為4.5億,同比增長88.9%,服務企業數累計達1198家,較去年同期增長449家。不僅增長快,留存也夠高。上半年,公司存量大型規模企業客戶續約率高達近90%。
平安健康在B端發展迅猛,既得益于平安集團綜合金融業務的資源協同,也得益于自身產品體系的不斷打磨升級。比如,平安健康針對B端市場推出的“易企健康”產品體系,以“體檢+”和“健管+”兩大解決方案,提供了可供企業多元化選擇的專業、全面、高品質、一站式的醫療健康服務,解決了很多企業進行健康管理的痛點問題。而通過整合強大的供應方資源,平安健康的企業健管產品體系也具備了極高性價比,終能在企業健管領域高歌猛進。
類似業務模式與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院的想法不謀而合。復旦大學研究院表示:“市場應注重設計高性價比的企業職工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及服務,從而提高企業家的購買意愿,中小企業也可以集中購買專業的第三方的機構的健康管理服務。”
在平安健康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公司也介紹了與部分企業合作的案例。以平安健康與某國有能源企業合作的「健管+」產品為例,針對該能源公司員工地域分布廣、醫療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員工缺乏健康意識等痛點,公司為該企業打造了定制化的「健管+」解決方案,提供了問診購藥、就醫協助和活動定制三種服務方式:
問診購藥和就醫協助解決了不同地區醫療資源參差不齊的痛點,其中問診購藥直接為企業員工解決了日常疾病問題,就醫協助則為員工解決了重疾的就醫難題;最后,通過健康講座、服務到企、中醫理療等方式,提升該企業員工的健康管理意識。合作至今,該企業員工對平安健康的服務滿意度達到95%,企業管理者也對此非常認同。
考慮到B端市場擁有龐大的商業潛力,這也極大提升了平安健康的天花板。至此,平安健康的發展邏輯逐漸清晰。
短期來看,持續進化的醫療服務能力構建了平安健康穩固的壓艙石。長期來看,在醫療健康+綜合金融雙向協同的賦能下,平安健康將形成自身的差異化優勢,進而駛入更寬廣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