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5月19日下午,市委書記馬明龍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會議研究了《鎮江市“鎮合意”優化營商環境2023年提升行動方案》,要求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營造優良生態。而此前召開的政府常務會議,已經對這一方案進行了專題審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履職盡責,梳理行政權責清單,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提升服務質效,做到辦事更便捷、服務更精準、監管更科學。
營商環境既是市場主體的培育之土,也是創業創新的生命之氧。凡是營商環境好的地區,市場主體就像雨后春筍,創業者勁頭很足,干事創業氛圍很濃。打造“鎮合意”營商環境品牌,給投資者、創業者、創新者更好的期盼和更滿意的環境,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而行動方案的制定,進一步顯示了鎮江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決心和信心。在這樣的氛圍中,市場主體定會像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鎮江大地上。企業和居民的創業創新動力,也會在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中得到充分釋放。
營商環境既是招商引資的“強磁場”,也是城市形象的“金名片”。如果說三十年前的招商引資主要是靠優惠政策的話,今天的招商引資工作,關鍵看營商環境,優惠政策只是營商環境的一個部分,且不是主要部分。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到一個地方投資,除了需要考慮自然環境、交通條件、資源稟賦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的提出,無疑是增強鎮江招商引資吸引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鎮江城市形象、打造“鎮合意”品牌的重要手段。今天的鎮江,正朝著這樣的目標前行。
營商環境既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就是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的重要表現。只有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作用才能充分發揮,才能大大激發企業、居民的創業創新動力,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居民的關系才會越來越和諧、越來越協調,生產力水平才能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才能不斷增強。行動方案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必須不折不扣落實到位,真正形成“辦事更便捷、服務更精準、監管更科學”的良好氛圍。
營商環境既是“軟實力”,也是“硬措施”。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注定是一場關乎鎮江發展全局、決定鎮江未來命運的持久戰、遭遇戰、命運戰。剛剛召開的全市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指出,站在新的起跑線上,要辯證看待“成績單”,重整行裝再出發,以敢為善為的實際行動,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困難踩在腳下,全力沖刺奔跑,爭取跑出爭先進位的好成績。這個要求不低,至少對當下的鎮江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而營商環境無疑是能否達到這一要求的關鍵。從表面看,營商環境是“軟實力”,仔細推敲,營商環境個個是“硬措施”,就看能否落實到位,能否融化到每一個環節,能否參透到每一個鎮江人、尤其是公務人員的心中。
營商環境是“干”出來的,也是“闖”出來的。水深則魚悅,企多則市活,城強則賈興。好的營商環境就是沃土,就是陽光,就是水和空氣。鎮江是一座商埠城市,自古以來創業熱情高、經商氣氛濃、市場交易活,曾為蘇北市場帶去過很多市場化元素。而揚中的“四千四萬”精神,丹陽的鄉鎮企業經驗,句容的農業種植能力,更是鎮江經濟發展可以依賴的基礎。也就是說,鎮江是有很多可以總結的成功經驗的,是能夠用這些經驗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的。而新時代營商環境的打造,不僅需要“干”,還需要“闖”,像當年闖市場一樣,能夠“闖”出一條屬于鎮江自己的營商環境新經驗來。
今天的鎮江,已經到了發展的關鍵時刻,也到了需要每一位鎮江人認真思考的時刻。鎮江沒有被時代拉下,但鎮江也沒有走在發展的最前列。對一座具有3000多年優秀歷史,又有很深文化底蘊,更有很多成功發展經驗的城市,顯然不能滿足于“沒有被拉下”,應當勇敢地走在發展的最前列。而營商環境則是最關鍵的因素,行動方案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目標和要求,全市上下應當毫不動搖地按照這個目標和要求去做,真正打造具有強大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鎮合意”品牌,為推動鎮江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培植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