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邦智能(003028)5月30日發布《關于2021年激勵計劃部分股票期權注銷完成的公告》。
公告表示,因未達到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與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規定的公司層面業績考核要求,公司對28名激勵對象涉及的第二個行權期的股票期權和其中1名已離職的激勵對象所涉及的股票期權進行注銷,合計為106716 份,占公司2021年激勵計劃股票期權總數350720份的30.43%。公司已于近日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辦理完上述股票期權注銷事宜。
對于為何在股權激勵下公司營收仍增長乏力等問題,振邦智能方面對《》記者表示,2022年,受下游客戶去庫存、俄烏戰爭、海外通貨膨脹、全球疫情有所反復等多重因素影響,經濟疲軟,消費需求短期下降,因此公司營收受到影響。
(相關資料圖)
對此,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在股權激勵作用下,企業未能改善業績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目標設置不合理,激勵措施不夠完善,員工參與度不高等。
同時,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新興經濟產業研究所副所長謝良鴻對《》記者表示:“從目前上市企業的盈利狀況來看,受到宏觀大環境及經濟的影響,達不到業績預期是主要原因。”
股權激勵未奏效
公告顯示,根據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的規定,本激勵計劃的考核年度為2021年至2023年三個會計年度,每個會計年度考核一次,對公司各年度的營業收入增長情況進行考核,以公司2020年度營業收入為考核基數,以達成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考核目標作為激勵對象所獲限制性股票的解除限售條件。其中股票期權第二個行權期的考核目標為:以公司2020年度營業收入為考核基數,2022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35%。
但根據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審計報告》(大華報字[2023]000640 號),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42億元,同比下滑20.89%,較2020年度營業收入增長率僅為4.82%;實現凈利潤為1.71億元,同比下滑18.80%;實現扣非凈利潤為1.55億元,同比下滑20.62%。
因2022年營收增長率未到達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與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規定的公司層面業績考核要求;公司將對28名激勵對象涉及的第二個行權期的股票期權和其中1名已離職的激勵對象所涉及的股票期權進行注銷,合計為 106716 份,占公司2021年激勵計劃股票期權總數350720份的30.43%。
顯然,在股權激勵下公司營收仍增長乏力,對此,振邦智能方面向《》記者解釋稱:“根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家用電器內銷零售額7307.2億元,同比下滑9.5%;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家用電器出口額5681.6億元,同比下降10.9%。根據《中國電動工具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數據,2022年全球電動工具出貨量為4.7億臺,同比下滑19.3%。公司產品應用于電動工具、智能家電家居、汽車電子等領域,因此,公司的營收也受到影響。”
但振邦智能方面也表示:“隨著物聯網、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消費者對智能產品的要求逐漸提升,智能控制行業技術將不斷升級,終端產品的升級迭代以及產品滲透率不斷提升,長期來看,我們認為智能控制器行業仍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那么,此次股權激勵“泡湯”后,部分股票期權注銷會對公司造成什么影響?振邦智能方面表示,本次注銷的股票期權總共106716 份,占公司總股本(2022年12月31日)的0.0957%,不會對公司經營、財務、研發、債務履行能力等產生重大影響,不會影響公司管理團隊的積極性和穩定性,也不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
股權激勵“熱”背后現夭折
實際上,股權激勵是公司發展的重要戰略工具,是企業長期發展不可或缺的激勵機制。
“上市公司實行股權激勵計劃可以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公司的業績和市場競爭力,增強公司的長期發展能力。同時,股權激勵計劃也可以提高公司的股東價值,增強公司的股東信心。”財經評論員張雪峰表示。
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井噴式”爆發,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推出一期甚至多期股權激勵計劃。
“但受行業競爭格局的影響,導致很多公司業績不及預期甚至達不到股權激勵設置的業績考核指標的情況。”謝良鴻指出。
張雪峰表示,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未奏效的現象可能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包括公司管理不善、市場環境變化、公司戰略調整等。此外,股權激勵計劃的設計和實施也可能存在問題,如激勵對象的選擇、激勵方式的設置等。
當股權激勵業績考核未達標后,部分企業會選擇注銷部分股票期權和回購注銷部分限制性股票。
“公司注銷部分股票期權會對員工的積極性產生影響,可能會降低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動力;回購注銷部分限制性股票會對企業的股東權益產生影響,可能會降低企業的市場聲譽和股價表現。”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雖回購注銷部分限制性股票會提高投資者信心,但張雪峰也提醒:“回購限制性股票可能會導致公司的財務壓力增加,對公司的現金流和財務狀況產生影響。”
此外,謝良鴻還指出,當上市公司無法達成股權激勵業績考核指標時,部分公司還會選擇終止股權激勵計劃。
他表示,終止激勵計劃導致激勵對象無法拿到公司股份,激勵對象繼續參與公司未來激勵計劃的熱情會降低,公司繼續推出下一期股權激勵的難度也會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