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回顧我國財產險行業發展歷史,通過手續費競爭搶占市場份額的情景反復上演,已經逐漸形成“業績表現好、加大手續費投入打價格戰、承保虧損后開始收斂”的惡性循環。
監管部門近年來不斷通過車險綜合改革引導車險高質量發展,“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高定價、高手續費、經營粗放、競爭失序、數據失真等問題依舊存在。
“以手續費換市場份額”一直是財產險行業的痼疾,這其實是保險公司“唯規模論”經營理念的體現。同時,車險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打破,通過“以價換量”搶占市場份額是保險公司的慣用手段。
然而,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對于汽車等可選消費品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車險是汽車消費最重要的保障工具,消費者購買車險產品的消費理念不再“唯價格論”,而是看重承保、查勘、定損、理賠等各業務環節的服務質量。
車險已經進入“買方市場”,面對消費者偏好的改變,保險公司應該思考,原有的通過提高手續費率打價格戰、搶地盤、爭份額的“唯規模論”經營理念是否符合當前的市場需求。
長期來看,為應對消費者不斷升級的保險需求、保險認知,保險公司的產品、服務以及銷售人員素質等方面必須快速提升,才能實現供需兩端的良性共生發展,這也是保險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因此,保險公司與其花費大量成本打價格戰,最終使渠道獲利,不如把錢花在“刀刃”上,為客戶創造價值,推動對公司文化、經營管理、公司產品、服務質量等方面進行改革升級,提升車險承保、查勘、定損、理賠等各業務環節的服務品質和效率,提升消費者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