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官網發布《關于鈉離子電池行業標準(征求意見1稿)征求意見的通知》指出,鈉離子電池標準起草組完成了征求意見1稿的編制工作。通知要求,各相關單位于10月23日前將意見反饋,工作組秘書處將擇期組織召開標準征求意見1稿討論會,具體時間另行通知。業內人士表示,技術進步、行業標準立項、成本優勢凸顯、產業項目加速落地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鈉離子電池有望開啟產業化元年。
消息面上,近期,華陽股份、寧德時代、傳藝科技、多氟多等上市公司鈉離子電池相關利好消息不斷:
9月30日晚間,華陽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孫公司山西華鈉芯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建的鈉離子電芯生產線設備安裝調試完成,于當天在山西陽泉正式投運。華陽股份與中科海鈉聯合打造的全球首批量產 1GWh 鈉離子電芯生產線的正式投運,標志著鈉離子電池實現了從中試到量產的關鍵轉換,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穩定量產后,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可達120~130Wh/kg,對比鋰電池能下降約30~40%的成本,且優異的性能吸引產業鏈上企業洽談合作,其中蘇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將華鈉公司合作開展重卡換電業務,需求為3Gwh。
據業內人士介紹,寧德時代第一代鈉電池有望在明年一季度推出,屆時可以完成冬測,加上之前收集的夏季數據,就會有較為完整的鈉電池測試數據了。寧德時代鈉離子電芯單體能量密度為160Wh/kg,目標是四輪車,所以需要的研發和驗證時間也會更長。
傳藝科技的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展迅速。日前,公司在互動平臺表示,其鈉離子電池項目各生產設備及裝置安裝調試進展順利,已具備中試生產條件即將投產運行。
此外,10月12日,多氟多在互動平臺提到,公司鈉離子電池已有小批量成品下線,正在進行各類檢測。整個鈉離子電池產業商業化進程,要看成本下降幅度、技術進步程度以及產業鏈配套速度。
業內技術專家表示,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最大的優勢之一是成本,兩者的一些生產技術是通用的。如果新能源汽車銷售繼續火爆,鋰離子電池價格長期保持高位,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的步伐將會更快。
國泰君安認為,鋰離子電池價格高企,經濟性驅動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加速。在產業界鈉電研發及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快速推進的大背景下,鈉電產業鏈有望于2023年形成。
東吳證券分析師曾朵紅認為,鈉離子電池規模化后具備明顯成本優勢,近兩年技術進步顯著,在儲能、低端動力領域應用空間較大。其預計,今年年底,鈉電池技術和材料體系有望基本定型,2023年為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元年,可實現小批量出貨,2024年可實現大批量量產,規模有望達到30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