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鮮電商平臺“呆蘿卜”在幾經沉浮后正式宣告停止運營。
根據該平臺發布的公告,由于安徽菜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菜菜公司”,為呆蘿卜運營主體)最終沒能引入重整投資人,菜菜公司即日起停止營業;呆蘿卜APP停止向消費者提供服務,各線下門店停止營業,并在近期內陸續關閉。
其實,呆蘿卜的敗局早在兩年前就已顯露。該平臺早在2019年11月就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資金緊張,此后呆蘿卜嘗試過自救,并于12月宣布回歸,可惜其“復活”的時間并未維持很久。
在疫情常態化的環境下,生鮮電商等在線商業模式實際上迎來了復蘇的契機,呆蘿卜卻在行業復蘇之際倒下,令人感到唏噓?;仡櫞籼}卜的死亡之路,背后的原因值得行業企業深思和參考。
經營困局難解,呆蘿卜茍延殘喘兩年終迎潰敗
天眼查信息顯示,呆蘿卜的運營主體菜菜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注冊資本為500萬元,創始人李陽為法定代表人、大股東及疑似實際控制人。成立至今,菜菜公司僅在2018及2019年獲得累計兩輪融資,總金額約7億元,投資方包括XVC、高瓴資本和五源資本。
據悉,呆蘿卜采取門店合伙的方式拓展布點,經營模式為“線上預定、線下自提”,為用戶提供社區生鮮零售服務。2018年之前,呆蘿卜的門店僅設立在安徽合肥,在生鮮電商賽道的存在感并不強烈。
在得到資方青睞并獲得天使輪融資后,呆蘿卜開啟了跨省跨城市運營,2018年11月在南京開啟第一家跨城門店。根據呆蘿卜此前披露的信息,截止2019年9月,呆蘿卜進駐了安徽、江蘇、河北、湖北四省共19座城市;客單價在25-30元之間,訂單量在1000萬單每月。
但就在呆蘿卜開啟擴張之路后不久,其便接連陷入關店風波。2019年7月,有消息稱呆蘿卜在南京、合肥、馬鞍山等地大量關店;彼時,呆蘿卜回應稱不存在區域性閉店的情況,只是個別門店進行升級,屬于正常的業務調整。隨后,呆蘿卜對外釋放已完成6.3億元A輪融資的消息。
然而,就在放出新一輪融資消息的次月,呆蘿卜又一次陷入“閉店”危機。當時,呆蘿卜再次否認,并稱未來將會開設更多門店。
沒過多久,負面消息再次向呆蘿卜襲來。2019年11月起,業內傳出有關呆蘿卜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欠薪等信息。這一次,呆蘿卜終于承認了資金告急,并關閉了杭州中心。此后數日,呆蘿卜接連發出多個公告,從承認資金緊張到公開致歉,再到公布自救措施。
到了同年年底,呆蘿卜發布“重啟公告”,表示將于2019年12月9日百店同啟,從發源地合肥再次出發。可惜,想要再出發的呆蘿卜只堅持了一個多月,2020年初,呆蘿卜便宣布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如今,呆蘿卜的停運公告直接宣告了它的死亡。從2019年7月開始傳出關店消息到現在,呆蘿卜茍延殘喘了兩年,終究還是解不開經營困局。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激進燒錢卻輸血無望
呆蘿卜緣何至此?
經濟學家宋清輝曾在談及呆蘿卜的經營危機時表示,呆蘿卜“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的經營模式,不符合當今社會的快節奏潮流。這種模式是引發此次危機的因素之一,不僅不會助力呆蘿卜走出困境,還可能會把其拖入深淵。呆蘿卜的運營模式存在致命的問題,改變其運營模式可能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換句話說,受運營模式拖累,呆蘿卜自身的造血能力并不突出。
除此之外,按照呆蘿卜CEO李陽的說法,呆蘿卜的致命問題還存在于激進的燒錢擴張打法。
在2019年陸續曝出裁員、關店等風波后,李陽出面回應了外界對于該公司資金問題的質疑。李陽稱,呆蘿卜累計獲得的7億元融資均真實到賬,且都投入到公司的發展使用,但由于公司對增長的預期太高、且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過快,最終影響到業務運營。
在停業公告中,呆蘿卜方面也提到,菜菜公司于2020年1月23日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以來,歷經近21個月的時間試圖扭虧為盈、重整旗鼓,但依然沒能引入重整投資人,導致經營每況愈下、公司難以為繼。
對于呆蘿卜的停業,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一方面,呆蘿卜在產品種類、服務體驗以及配送方面的特點并不突出,并且始終處于燒錢培養市場、消費習慣的階段,“這種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模式,無法持久延續”。
另一方面,她指出,呆蘿卜出現擴張過快導致后續整體運營、產品質量、用戶體驗、售后服務等問題頻現,加上供應鏈方面也無法及時跟上,加速了“倒下”。
諷刺的是,截至發稿,已倒下的呆蘿卜在其官網仍掛著“線下門店發展超過1000家,月訂單超過1000萬單”的信息。
生鮮電商復蘇、馬太效應凸顯,平臺應發力供應鏈
實際上,在近兩年疫情逐步常態化的環境下,生鮮電商等在線商業模式憑借著貨品日益豐富、下單操作便捷、無接觸配送等優勢迎來了復蘇的契機。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生鮮零售行業規模有著萬億級別的市場體量,2020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超5萬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8萬億元。其中,生鮮線上滲透率雖然較低,但增速迅猛,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現更是加快了生鮮的線上滲透。
艾瑞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初疫情發生期間,消費者使用生鮮電商APP的次數顯著上升;在疫情平緩后,消費者使用生鮮電商APP的次數略有回落,但仍遠高于疫情發生前。根據艾瑞調研數據來看,疫情變緩后生鮮電商用戶的購買頻次顯著高于疫情發生前,由此可見,疫情培養了用戶使用生鮮電商平臺消費的習慣。
從生鮮線上滲透率看,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生鮮線上零售占比達14.6%,首次突破10%,而2016年這一數字僅為2.8%。隨著消費者網購生鮮習慣的逐漸養成,以及生鮮零售市場對線上生鮮零售愈發重視,生鮮線上滲透率將逐步提升。
而從生鮮電商平臺的生存狀態來看,強者恒強、弱者退場的兩極分化局面更為明顯,行業馬太效應愈發凸顯。
在呆蘿卜潰敗的另一面,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這兩家主打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平臺均在今年6月赴美上市,一舉創造了生鮮電商的“高光”時刻。在此之前,叮咚買菜于今年4-5月密集完成兩輪融資,總額達10.3億美元;而每日優鮮更是早在2020年就密集完成了三輪融資,其中的一筆戰略融資創下了在地方落地的最大規模融資。
針對這種局面,莫岱青認為,對于生鮮電商來說,有保證的供應鏈渠道,發力高質量資源配置,才能讓消費者買到具有高性價比的商品。
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也指出,生鮮電商市場在未來一至兩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供應鏈能力是企業突圍制勝的關鍵。隨著賽道玩家的增多以及巨頭布局的擴大,生鮮電商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同時也將推動原有的行業格局加速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