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1)》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副司長夏俊介紹,2021年,我國與中歐班列通達的24個歐洲國家進出口6.8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7%。今年上半年,我國與24個國家進出口3.45萬億元,同比增長7.3%。
從占比看,我國與24個國家的進出口值占我國同期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例在17.4%左右。夏俊表示,近年來海關高度重視并積極支持和促進中歐班列發展,推動通關便利化。出臺支持中歐班列發展的十條措施。其中包括支持企業自主選擇通關模式、支持開展艙單歸并減少報關次數降低報關成本、支持中歐班列開展內外貿貨物混編運輸、支持以鐵路運輸為紐帶的多式聯運業務開展多程轉關、加強非侵入式查驗設備的配備和應用提高查驗效率等,促進中歐班列發展和通關便利。
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提高作業效率。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廣應用鐵路艙單、鐵路運輸工具管理系統,實現海關與鐵路部門信息交互全程無紙化,減少企業需派員到現場遞單、海關人工審核確認等紙質作業環節,提高鐵路口岸通關作業效率。
積極支持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海關會同鐵路部門推動實施鐵路進出境快速通關業務模式,提高中歐班列境內段轉關運輸通行效率和便利化水平,首票出境快通業務、首票進境快通業務分別在烏魯木齊、重慶落地實施。同時,海關積極加強與財政部、稅務總局的協作配合,推動以西安國際港務區鐵路場站為啟運港,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鐵路口岸為離境港的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落地實施,增強集結中心功能。
在支持中歐班列跨境電商專列、國際郵件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方面,夏俊介紹,海關積極支持郵政公司、物流公司利用中歐班列疏運受疫情影響積壓的進出境郵件、跨境電商商品。充分發揮中歐班列成本低、運費低等優勢,吸引本土跨境電商商品通過中歐班列出境,為中小企業暢通物流通道、支持外貿平穩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海關將繼續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持續做好中歐班列監管服務工作,促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夏俊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開放司司長徐建平介紹,中歐班列開行10多年來,已成為我國與沿線國家深化合作的重要載體。截至今年7月底,中歐班列共鋪畫了82條運輸線路,通達歐洲24個國家196個城市,逐步“連點成線”“織線成網”,運輸服務網絡覆蓋了歐洲全境,形成了貫通歐亞大陸的國際運輸大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