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足在哪?游客為什么不來?”近日,云南省委主要領導的“靈魂發問”引發網友廣泛關注,相關話題迅速沖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也在評論區“在線答題”。有網友認為當地部分景點“全是賣東西的”“沒有人情味”,也有人覺得參觀老景點沒新意、不劃算,還有不少游客訴苦自己遭遇“黑心導游”強買強賣、對當地好感度直線下滑……
“黑心導游”、強制消費等旅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再度引發游客吐槽,其背后的深層原因值得重視。應當看到,近年來,像云南這樣的旅游大省都受到疫情的影響和沖擊,部分地區旅游業甚至一度“停擺”,更讓相關企業維持經營的壓力倍增。隨著全國疫情防控趨穩向好,旅游景區及相關企業急盼游客帶動當地市場恢復生機活力,卻也同時催生了一些急功近利行為。比如,有的老牌景區在疫情期間沒有尋求積極維護或轉型就匆忙開張,整體給人的體驗感不佳;部分旅行社急于“回血”,縱容導游諷刺游客、強迫游客消費……后疫情時代,廣大游客普遍對旅游抱有更高期待,但景區和企業若這般“開門迎客”,長此以往恐怕只能使旅游市場的“舊疾”未愈,又添口碑下跌的“新傷”,不利于旅游市場的長期恢復與發展。
需要認識到,一些老牌景區客流量不足,并不是風土人情不再吸引人,而是其缺乏緊跟時代的“新面貌”,僅在已有景點及游玩項目的價格上層層加碼,只會減弱游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事實說明,疫情下的文旅行業復蘇更需要相關部門及企業單位好好修煉“內功”,冷靜反思并把握自身優勢稟賦和客觀困難,積極開拓創新宣傳及經營模式,方能再現旅游市場回暖的好勢頭。今年4月,西雙版納“轉戰線上”開展“云過潑水節”“云逛景區”等活動,通過網絡直播讓全國群眾參與線上狂歡、沉浸式體驗地方風情。前段時間,一段“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短視頻火爆全網,怒江州文旅局抓準時機全方位宣傳,讓更多人看到了大美怒江,對當地心生向往。這些成功的宣傳推廣經驗生動說明,只有利用好自身資源稟賦、敢于揚棄舊標簽,文旅行業才能迎來新突破。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出相關通知,要求各地發揮合力,嚴格規范旅游市場秩序,以整治“不合理低價游”為重點,同時加強對導游的管理和督導。近年來,各地陸續出臺落實多種紓困政策方案,支持相關景區及企業高質量發展??梢哉f,一系列“紓困”“釋壓”措施落實落地,不僅是為中小微企業“兜底”,還意在鼓勵旅游市場踴躍創新,在探索中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人們對旅游相關話題的關注與討論度高漲,指出一系列旅游行業需要改變的現狀,其實正表明了大眾對旅游的熱愛不減、對詩和遠方有著更美好的憧憬;網絡平臺上多元化表達與傳播渠道,更為當下文旅行業加速轉型發展提供了清晰指向。若是能借此形成景區、企業與游客間有效的反饋機制,或許更有助于旅游市場發展。
在寶貴機遇下,各地一方面要積極整治、解決好“游客為什么不來”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運用調配各方資源,將“游客為什么喜歡來、為什么還愿來”的答案思考透徹、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