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醫藥消息面上,中信證券醫藥團隊在《見微知著,由22H1海外數據看全球生物醫藥研發需求的持續活躍》中提出,根據動脈網數據,2022H1全球醫療健康行業投融資總金額達到427億美元,相比 2020H1兩年年均復合增速接近16% ,仍處于近十年的高位水平;同期授作權合作/ 交易非常活躍,且明顯更傾向于早期階段,我們判斷市場逐漸進入“活躍且理性”狀態。
行業收并購的活躍程度和XBI ,都是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活躍程度的強相關性指標。
2022Q2,行業收并購的活躍程度有所回升,且整體以大藥企的大手筆收購主導,凸顯專業投者, 對于市場價值的認可,XBI也迎來性觸底反彈。而海外部分代表性CXO龍頭22H1中報,則在公共衛生防控需求21H高基單數影響下,在手訂單保持穩定增長,客戶詢單/ 訂單需求依舊景氣,預期樂觀。據上,我們預計,全球生物醫藥的投融資和收并購活動將持續活躍,支撐全球生物醫藥研發和外包需求的內迭代增加;我們看好國內CXO行業,特別是全球化CXO 公司的中長期成長性,持續推薦。
當前國內CXO板塊估值水平處于近三年底部位置,部分龍頭企業2023年PE估值已不到30倍或接近30倍水平。
短期來看,我們認為全球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仍處于近十年的高位水平,同期授權合作/交易非常活躍,且明顯更傾向于早期階段;而海外公共衛生防控的恢復并不會改變全球創新藥外包行業外包率提升和需求逐漸轉移到國內的大趨勢,疊加相關公司重磅小分子藥物訂單的簽訂,短期國內CXO企業經營上有望維持強勁態勢,業績/訂單增張確定性強;
中長期來看,公共衛生防控加速了新治療技術的發展,全球生物醫藥的投融資和收并購活動預計將持續活躍,新技術對于工藝開發和試驗設計能力要求的提高,中國CDMO行業有望憑借在全球生物醫藥創新技術領域早期管線的不斷積累,中長期的增長引擎將進入“工程師紅利”+“引領創新紅利”雙核驅動時代,行業遠期外包率和龍頭市占率天花板有望隨之提升。因此,無論是從短期業績高增長的確定性,或是中長期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我們持續推薦CXO賽道。
興業證券最新《創新藥ADC再現進展,消費醫療板塊短期震蕩積蓄向上動能》研報觀點表示:近期消費醫療板塊出現震蕩,我們認為主要源于市場對公共衛生防控影響和復蘇進度的擔憂。我們認為基于當前已趨成熟的防控措施,公共衛生問題反復的影響較為可控,且核心立足長期,行業需求和相關公司行業地位可持續提升更為重要。
二級市場方面,昨日(8月18日),醫藥醫療板塊再度下挫,中證醫療指數收跌1.62%,與此同時,場內醫療醫藥類ETF繼續維持資金持續涌入。
【資料圖】
根據昨日上交所最新數據顯示,兩市規模最大醫療ETF(512170)昨日份額凈增長4.5億份,資金流入2.35億元,此前5日合計凈申購超7.2億元。
截至目前,醫療ETF(512170)最新基金份額升至298.13億份, 2022年以來份額凈申購超90.18億份,居主題類ETF第一位!行情數據顯示,醫療ETF(512170)最新規模153.6億元,穩居規模最大醫療ETF。
截至8月18日,醫療ETF(512170)跟蹤表示中證醫療指數2022年以來下跌24.29%,已經逼近2016年熊市下跌幅度。
兩融方面,昨日醫療ETF(512170)融資買入額5137萬元,最新融資余額為4.39億元,維持上市以來高位。
【醫療上市公司相繼回購股份、推行股權激勵】
面對股價持續下行,醫療龍頭公司動作頻頻,昭衍新藥公告實施股權激勵草案,公司擬向激勵對象授予140.06萬股限制性股票,涉及的標的股票種類為人民幣A股普通股;
藥明康德也公告擬以回購H股形式推出股權激勵;中信建投表示,本次推出2022年H股獎勵信托計劃(草案),實現了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骨干和基層工作人員的全方位股票激勵計劃覆蓋,CXO行業發展的源動力是人才,公司兩項激勵計劃將大部分員工利益、公司利益和股東利益進行了深度綁定,有助于實現公司長期健康發展。
博騰股份4月份披露股權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為714萬股。激勵計劃限制性股票的首次授予價格為41.5元/股。
另外,還有推出大額回購計劃的CXO一眾企業,如凱萊英(回購4-8億元),價格上限溢價近70%、泰格醫藥(回購2.5-5億元)、博騰股份(0.5-1億元),以及器械板塊主營一次性橡膠手套的英科醫療(回購2.5-5億元)。
【中證醫療指數估值跌至歷史極限低位】
截至8月18日,中證醫療指數估值(市盈率)收縮至26.46倍,歷史分位數為0,歷史首次跌至破27倍,刷新歷史最低水平,已經比2018年大熊市末期的估值水平還要低近20%。
數據統計顯示,在上一輪估值新低后,中證醫療指數在此后2年多時間內,收獲了一輪超過237%的大級別行情。
【醫藥醫療基金持倉跌至近13年來底部】
根據海通證券的最新數據,截至二季度末,醫藥生物的基金持股市值占比降至9.4%,為2011Q3以來最低水平,相對滬深300的超配比例降至1.5個百分點,為2009Q3以來最低水平,刷新近13年來新低。
機構認為,公募持倉新低,一旦醫藥行情企穩回升,意味著增量資金進來的空間更大。
醫藥醫療板塊作為牛股輩出的傳統長坡厚雪賽道,在投資者中具備較強的價值信仰,伴隨此輪整個醫藥板塊的深度回調,板塊各項指標出現極致低值,長期投資性價比持續凸顯,二級市場資金繼續借道熱門ETF進行加倉布局~
醫療ETF(512170)跟蹤的中證醫療指數(399989)成份股全面覆蓋了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領域的細分龍頭,其中醫療器械直接受益于公共衛生防控、醫療物資出口等需求;醫療服務概念則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齡化、醫療消費升級和醫美等高成長領域,具備長期國民級需求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