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火華
來源|貝多財經
“穩住,我們能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云端人力資源管理(HCM)解決方案提供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北森控股”)向港交所再次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
據貝多財經了解,北森控股曾于2022年1月遞表港交所,目前已失效。此次,是北森控股第二次遞表。在此之前,北森控股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成功,后因新三板的交易活動及品牌知名度未必能滿足預期,于2018年摘牌。
國內最大提供商 多服務于中國500強
據招股書介紹,北森控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5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為中國企業提供云端HCM解決方案,以高效招聘、評估、管理及留住人才。據灼識咨詢,按照2021年收入計算,北森控股是中國最大的云端HCM解決方案提供商。
貝多財經了解到,北森控股在境內的主要經營主體為北京北森云計算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森云”)。除了北森云外,北森控股還在2018年成立了北京北森云計算股份有限公司,全資股東為Beisen Holding HK Limited。
目前,北森控股的核心產品是iTalentX平臺。北森控股在招股書中稱,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已構建統一開放的PaaS基礎設施的云端HCM解決方案提供商,其通過該平臺為企業提供云原生SaaS產品,提供全套云端應用。
招股書顯示,iTalentX平臺提供“招聘云”“測評云”“核心人力解決方案”“績效云”“繼任云”“學習云”等板塊,涵蓋企業于員工全生命周期的HCM需求,滿足企業各類HCM業務的使用場景需求。
截至2022年3月31日,北森控股的客戶群包括各類大規模及快速增長行業中的4700多家企業,涵蓋科技、房地產、金融服務以及汽車及制造行業的絕大部分前十企業。此外,截至2022年3月31日,《財富》中國500強中超過70%是北森控股的客戶。
行業風口正勁 明星資本入股
根據灼識咨詢調研數據,以云端HCM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除以整個HCM市場規模計算,2021年云端HCM中國市場滲透率為1.5%,美國為25.9%,中國市場仍有巨大潛力。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中國HCM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人民幣2174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人民幣371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4.3%,并預期于2027年達至人民幣9860億元。
近年來,隨著宏觀經濟的增長以及行業不斷轉型及結構升級的推動,中國企業數量持續增長,不斷增長的企業數量及其不斷增長的開支將持續作為中國HCM市場增長的主要引擎。處于HCM風口的北森控股必然會引來不少資本的青睞。
據招股書介紹,北森控股共進行了8次融資,其中有不少明星資本。
目前,北森控股的主要股東中,紅杉資本持股9.37%、元生資本持股8.27%、經緯創投持股8.18%、深創投持股7.99%、軟銀持股6.00%,還有中金公司、深創投、高盛、富達國際、軟銀愿景基金、春華資本等多家大牌機構的身影。
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據招股書介紹,北森控股的收入主要來自HCM解決方案向客戶收取的訂閱費,以及向客戶提供一系列付費專業服務,主要包括實施服務及增值服務。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個年度,北森控股年收入分別約為人民幣4.59億元、5.56億元和6.80億元,毛利率分別約為59.83%、66.44%、58.93%。
盡管收入可觀,但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個年度,北森控股的凈虧損分別為12.67億元、9.40億元和19.08億元,累計虧損約41億元。同期北森控股的調整后虧損額分別為2.52億元、1.21億元和1.64億元,累計超過5億元。
對于持續虧損的原因,北森控股解釋,“主要由于我們在戰略上優先考慮規模及地域擴張、客戶增長及參與度、產品開發及創新,而非短期盈利能力,以抓住中國新興且快速增長的云端HCM市場中的機遇。”
這樣的樂觀論斷,并不是毫無根據。在軟件服務行業,客戶購買的是“服務”,只有長期留存,才能夠給企業持續帶來收益。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財年,北森控股實現了117%的訂閱收入留存率,并呈增長趨勢,高用戶粘性就意味著未來收入的增長。
簡單來說,北森控股似乎是在“放長線釣大魚”。至于如何布局,招股書稱,本次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進一步升級一體化云端HCM解決方案;持續改善技術開發能力;增強銷售和營銷力度;增強服務方面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