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火華
【資料圖】
來源|貝多財經
近日,深圳市綠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綠聯科技”)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更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下稱“招股書”)。目前,創業板上市委已經向綠聯科技發出第2輪審核問詢函。
本次沖刺創業板上市,綠聯科技擬募資15.04億元,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150萬股。其中,5.5億元用于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1.1億元用于智能倉儲物流建設項目,3.92億元用于總部運營中心及品牌建設項目,4.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貝多財經了解到,創業板上市委于2022年7月1日對綠聯科技發出了首輪問詢函。此后的8月中旬,綠聯科技IPO就第一輪問詢進行了回復。隨著深交所問詢函內容的曝光,部分設問內容圍繞綠聯科技創新能力及產品安全等問題展開。
“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據最新招股書介紹,綠聯科技作為科技消費電子領域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3C 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涵蓋傳輸類、音視頻類、充電類、移動周邊類、存儲類五大系列。
招股書顯示,綠聯科技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營收分別為20.45億元、27.38億元和34.4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27億元、3.06億元和3.05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20億元、2.87億元和2.76億元。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共擁有境內專利729【更新前此數據為698】項(其中發明專利 12 【更新前為11】項),擁有境外專利529【更新前為506】 項,擁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35 項。
對此,深交所發出了“結合發行人核心技術的先進性及是否為行業內通用技術、發行人市場占有率情況等,詳細分析并說明自身的創新、創造、創意特征或其中某一項特征公司,發行人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的疑問。
作為蘋果充電線的“平替”,綠聯科技受到質疑并不意外,但在回應中,綠聯科技毫不怯場,也同步到了最新的招股書中。
綠聯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依托“UGREEN綠聯”品牌布局境內外市場,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實現在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已成為科技消費電子領域的領先品牌之一。
綠聯科技介紹稱,“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經驗積累,公司在行業通用技術、標準的基礎上,通過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方式,在科技消費電子領域的工業設計、硬件設計、軟件研發、工藝制造等方面掌握多項核心技術。”
不過,語言強勢并不代表實力過硬。在綠聯科技反復強調擁有的境內專利中,有過半數屬于外觀設計專利(如立式支架、瓶蓋、硬盤盒等),同時其以手機支架、保護殼、保護膜為代表的移動周邊類產品收入占比也在不斷提高。
招股書顯示,綠聯科技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6488.53萬元、9512.70萬元和1.57億元,占當期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17%、3.47%和4.54%。另據智慧芽數據顯示,綠聯科技共有693項專利申請信息,其中516項為外觀專利,發明專利僅30項。
針對研發費用率較低的問題,深交所要求綠聯科技說明能否跟上行業技術更新替代,與可比公司相比是否處于技術落后的情形。但綠聯科技解釋稱,“公司研發費用率較低主要是與可比企業的業務模式、產品類別有所差異,但不存在技術落后的問題。”
投入的“量”暫且不言,但“質”有目共睹。
據貝多財經了解,在綠聯科技歷年的研發項目中,不泛有“車載支架系列開發應用”“桌面支架系列產品開發”“數碼產品保護殼膜開發應用”等。如此專業水平和科研投入的質量,綠聯科技能否跨入“創業板”屬實讓人捏把汗。
綠聯科技還在回復中表示,該公司非自主研發產品主要為支架、殼膜類移動周邊類產品、技術較為成熟的音視頻類產品,上述產品市場工藝較為成熟,外協供應商主要采用行業通用技術進行產品生產。
產品安全問題引起關注
本次問詢,除了有公司業務、財務、研發等常規操作,關于“產品安全”的問詢尤為醒目。
例如“披露發行人產品合格率……發行人產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是否曾發生安全事故。”“說明是否存在產品質量糾紛或者潛在糾紛,報告期內是否存在召回或返廠檢測等情形,關于產品質量的內部控制機制是否健全、有效。”等詢問比比皆是。
盡管在綠聯科技的回應和最新招股書中,近三年全品類產品合格率都超過99.85%,但無奈下還是新增了四條被多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不合格的情形,并解釋原招股書未披露的原因為“公司未因為該事項被處以行政處罰”。
同時,綠聯科技補充了“部分產品抽查或檢測不合格、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情形”,其中包括了移動電源、激光翻頁筆、USB充電器、創意風扇等產品,并透露實施了召回、封存、整改后重新上架等措施。
對于安全事故,綠聯科技進行了完全否認。不過,綠聯科技在本次的回復中提到了消費者的投訴和訴訟。其中一則投訴涉及客戶反饋購買的一款智能充電器在使用時將其插進插座的瞬間發生起火并伴隨聲響,隨即保險跳閘全屋斷電。
綠聯科技稱,懷疑是由于環境濕度過大或者插頭上搭接上了導電物質,使得插頭在接觸插座內的簧片瞬間出現局部短路、打火,引起房屋電保險盒跳閘保護。綠聯科技表示,其已與客戶協商一致為其更換了上述智能充電器產品,并向其賠償了充電器及維修費用 455 元。
除此之外,綠聯科技還因產品質量問題兩次被消費者起訴,一次是因為公司Type-C 擴展塢導致一蘋果筆記本電腦接口損壞,另一次是因為音頻線實際長度短缺;兩起訴訟均達成和解,分別賠償5318.5元、560元。
招股書顯示,綠聯科技產品生產以外協生產為主,自主生產為輔。2019年至2021年,外協生產占比分別為75.78%、76.10%以及75.62%。深交所對于其產品質量的內部控制機制也十分關注。
對此,綠聯科技重申了其制定的《供應商業績評審方案》《供應商管理流程》《采購作業流程》等制度,并在回應中重點介紹了內部控制在研發、采購、生產、入庫及倉儲、售后等環節的質量管理。
但實際上,眾多不合格和投訴產品中都有外協的身影,究竟如何控制質量問題,綠聯科技有顧左右而言他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