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了世界,智能手機也改變了人們的社交。說起陌陌,80、90后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陌陌創立的時候正巧搭上了科技的順風車。彼時智能手機iPhone 4S和小米一代剛在國內大量普及,微信也才剛初出茅廬。3G互聯網的興起,大量對互聯網社交感興趣的新用戶被陌陌的“陌生型社交”所吸引,魚貫而入的用戶曾給陌陌帶來了巨大的流量。誰也沒想到,在陌陌創立的第11年,曾經紅極一時的社交軟件竟也淪落到了社交平臺的“邊緣”位置。
【資料圖】
陌陌“風評被害”?竟是誤入歧途的“王者”
2012年3月,上線僅八個月的陌陌,用戶數突破200萬,并且以每月成百萬增長,到8月已經超過1000萬。同年12月陌陌官方宣布用戶超過2000萬。
陌陌之勢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恰當的科技環境下的及時出現填補了中國陌生人社交產品的空白。據易觀千帆數據,到2018年1月,陌陌男性用戶占比已達77.3%。濃濃的荷爾蒙加持下,大量男性齊聚后,陌陌上的風氣卻突然變得越來越“不對勁”,甚至被打上了“約炮神器”烙印直到今日也沒能撕掉。
在陌陌風頭正勁的時候,為了趁熱打鐵把男性流量的紅利利用到極致化,2015年12月陌陌上線了陌陌直播平臺。2016年第一季度其直播服務營收就達到了1560萬美元,占總營收5090萬美元的31%;到了第四季度,陌陌的總營收更是高達1.95億美元,其中直播營收的占比從31%升至79%。
但以此同時,雖然高流量的營銷策略(擦邊球)給陌陌帶去了極致的增量,卻也給陌陌帶來了致命的影響。2015年到2020年期間,陌陌一直在和涉黃以及負面影響纏斗,僅2020年上半年,陌陌就被卷入了12宗性侵案件,甚至還有涉及未滿14周歲的幼女的案件。
在一系列事件發酵后,“涉黃”“擦邊球”等不良問題成了陌陌的甩也甩不掉的代言詞。這些低俗營銷也許讓陌陌在初創期確實嘗到了甜頭,但從長期的商業經營模式上看卻并不健康,也不利于企業的長期良性發展,陌陌就這樣撲了個個跟頭,到現在也沒站起來。
數據顯示,2020年陌陌直播業務營收96.37億元,比19年下降22.8%,2021年一季度,陌陌直播服務收入為19.62億元,同比下降15.9%。陌陌的市場至此開始急流直下、一蹶不振。
改名難改命,陌陌“縮水”在劫難逃
還記得在陌陌上市10周年的前一天,陌陌科技宣布就公司的稱謂進行中英雙重改名。公司法定名稱由“Momo Inc.”變更為“Hello Group Inc.”,中文名也由陌陌科技變成了摯文集團,旗下有陌陌和探探兩員大將。
CEO王力在全員內部信中表示,摯文代表未來對科技和文化相融合的美好愿景,要以科技驅動文化,文化承載科技。不難發現,改名的背后,表達了陌陌力圖改變其與“詐騙、灰產、約炮神器”等詞匯牢牢綁定灰色形象的夙愿。那么時至今日,費盡心思改名后的陌陌達到了其振奮業績的目標了嗎?
9月1日,摯文集團發布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3個月,該公司營收較2021年同期的36.717億元,下滑15.3%至31.104億元。
具體表現如下:2022年6月,陌陌App月度活躍用戶為1.112億,較2021年同期的1.156億縮水3.8%至1.112億;探探App月度活躍用戶為2480萬; 2022年第二季度,陌陌App總付費用戶為860萬,較2021年同期的930萬縮水7.5%至860萬;而探探付費用較2021年同期310萬縮水29%至220萬。
江河日下的陌陌科技的頹勢甚至在股市上也能明顯窺見。在2018年,陌陌的股市一度高達每股48.766美元,但進入2022年以來,其每股股價最高不過10.84美元,甚至還跌到了5美元上下。
陌陌面臨增長難,陌生型社交市場真不如從前了嗎
截止目前的成績來看,陌陌和探探似乎已“江郎才盡”。而摯文集團新孵化的赫茲、對對、貼貼等App暫時未能窺得其獲得增量的新方向及核心競爭力,公司整體形勢也尚不明朗。
尚在探路中的摯文集團對如何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讓核心業務真正抓住年輕用戶興趣的問題上似乎依然十分迷茫,能解決持續許久的營收及用戶增長乏力的下一個爆發點究竟在哪。
陌陌疲軟的背后,難道是陌生人的社交真的已經被市場摒棄了嗎?陌生型社交App真的已經走到末路了?其實不然,部分社交App的用戶量不減反增。
根據QuestMobile數據,在今年1月同為社交APP的Soul活躍用戶達到了3607萬,相比2020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09%。另外Soul營收也同步增長中。招股書數據,2019年、2020年,Soul的營收分別為7070.7萬元和4.98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為人民幣2.38億元,同比增長260%。
另外,就客戶的年齡層劃分,陌陌也已經顯出了“老態”。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陌生人社交賽道內年輕用戶占比最高的是Soul,24歲以下約占22%,24-30歲約占25%;而陌陌24歲以下的用戶約占16%,24-30歲約占27%。2015年,陌陌30歲以下的用戶占了80%以上。
此外,改名轉型后的陌陌也因為矯正過枉,過于板正的畫風還被點評“像企業軟件”,似乎一切正在被年輕用戶群體邊緣化。陌生人社交賽道本身就存在拉新難,留存難的問題,隨著“認識后”互動變多、關系升溫以后,大多數用戶很可能選擇加微信繼續聊天。
陌陌可謂是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在陌陌帶著僥幸的心理在網上傳播歪風邪氣時或許已經就被這個市場所淘汰了。
艾媒咨詢報告顯示,未來移動社交平臺正在致力于通過在滿足用戶當下、實時社交需求的同時,加入更多差異化、個性化功能到產品中,提高用戶留存度、形成產品核心競爭功能和優勢,從“發現新關系的工具”轉變為用戶選擇在其載體上進行深入交流的社交平臺。一直立足于將“陌生人”為突破口的陌陌,確實值得在市場低迷期好好冷靜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