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銀行強勁財報和英國撤銷減稅計劃消息提振,隔夜美股全線大漲,道指漲1.86%;標普500指數漲2.65%;納指漲3.43%,創(chuàng)近3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熱門中概股均上漲。
(資料圖)
10月18日早盤,港股集體高開超1.4%,沖高回落后午后再度直線拉升,港股互聯網板塊全線飄紅,騰訊控股、美團、小米均漲超3%,等漲近5%!
港股互聯網ETF早盤跳空高開高走,午后二度上揚漲超4%,成交額1.3億,換手率34.91%。
資金面上,節(jié)后6個交易日,南向資金連續(xù)凈流入202.58億港元,9月,南向資金更是累計凈流入近349億港元,大幅超過7、8月對應數據,體現了南向資金近期對港股加速布局。
今年以來港股持續(xù)大幅調整,恒生科技指數年內已累計43.46%。一面是寬幅震蕩的磨人行情,一面是持續(xù)向好的基本面,以港股互聯網板塊為例,其內外環(huán)境持續(xù)改善,互聯網行業(yè)常態(tài)化監(jiān)管周期來臨,游戲版號常態(tài)化發(fā)放;互聯網巨頭二季度業(yè)績紛紛超預期,利潤端表現亮眼,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展望后市,港股何時企穩(wěn),否極泰來?
中金公司最新觀點表示,當前港股市場已經跌至數年低點,在目前位置上漲空間大于下跌風險,建議投資者關注潛在催化劑。建議關注海外和國內政策潛在轉變,政策轉向有望成為推動市場反彈的催化劑。
一、港股掀起史上最強回購潮,互聯網板塊一馬當先,釋放什么信號?
截至10月14日,騰訊自8月19日連續(xù)回購39日,合計回購4759萬股,耗資超144億港元。今年以來騰訊已累計開展四輪回購,合計回購76次,回購數量達7649萬股,回購金額高達244.89億港元,同時創(chuàng)下今年港股回購金額之最和騰訊歷史上回購金額之最。
無獨有偶,小米集團、京東健康、友邦保險、長實集團也紛紛發(fā)布回購消息。根據公司公告,截至10月14日,小米集團今年累計回購21375萬股,總回購金額達25.35億港元;京東健康累計回購2145萬股,總回購金額達9.46億港元。
放眼港股市場,截至10月14日,年內已有212家港股上市公司實施回購股份,回購股份數量為57.56億股,回購總金額超737億港元。其中,騰訊控股和友邦保險年內回購金額居于港股市場前兩位。截至目前,港股年內回購金額已大超2021年全年數據,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港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能夠給各自的投資者帶來權益提升,而港股掀起有史以來最強回購潮,意義卻遠不止此。以史為鑒,港股集體大舉回購對后市走勢意味著什么?
2008年以來,港股市場共經歷五次完整回購潮,均在市場已經出現較大幅度下跌、估值也達到較低水平時出現。興業(yè)證券經過回溯研究發(fā)現,恒生指數點位與公司回購數量呈現負相關走勢,大規(guī)模的公司回購往往預示著階段性底部,并且后續(xù)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均伴隨著一波上漲行情。
如2008年1月至12月,港股上市公司合計回購175億元,同期恒指深跌48.3%,此后的2009年1月,恒指即開啟觸底反彈,一年內上漲了52%。
另一輪規(guī)模較大的回購潮則出現在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恒生指數下跌16.2%,而上市公司累計回購額高達409.8億港元。這輪回購潮之后的13個月里,恒生指數上漲49.5%,并在2018年1月突破了33000點。
而對于“回購王”騰訊,數據顯示,在騰訊的回購史中,股價在回購時期通常表現平淡,而距離回購半年與一年后,股價往往會有大幅回升。
廣發(fā)證券回溯研究表示,自騰訊上市以來,總共發(fā)起過7次重要回購,合計回購股票7200多萬股。除了2005年11月到2006年4月的第一輪回購是由于上市不久資本市場尚未認識到公司價值之外,其他幾輪均是出現在宏觀環(huán)境或者行業(yè)層面遭遇利空之后的暴跌之時。
復盤這七次回購時騰訊的股價表現發(fā)現,除了第一次回購的特殊情況外,通常騰訊股價在回購時期表現平淡,但在回購半年和一年后經常會有出色的表現。
廣發(fā)證券研究指出,騰訊第二次到第六次回購期間股價的漲幅平均值為-1.84%,中位數是-0.95%,回購開始半年后的漲幅平均值為28.64%,中位數為25.89%,回購開始一年后的漲幅平均值為50.8%,中位數為35.04%。
二、極低的估值+資金持續(xù)流入,反彈一觸即發(fā)?
今年以來,在政策強監(jiān)管、國際局勢、美國加息等內外多重因素影響下,包括互聯網板塊在內的港股市場深度調整,而經過一年多的消化與整理,估值已逼近歷史底部。
根據最新數據,截至10月17日,恒生指數如果按PE計算當前估值低于99%歷史區(qū)間;如果按PB估值,當前估值處于0.04%歷史分位點,逼近歷史極低區(qū)間。同期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的市凈率PB為2.08,低于超99%歷史區(qū)間,同樣處于底部區(qū)間。
與此同時,港股面臨的內外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互聯網行業(yè)常態(tài)化監(jiān)管周期來臨,游戲版號常態(tài)化發(fā)放;互聯網巨頭二季度業(yè)績紛紛超預期,利潤端表現亮眼,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國內公共衛(wèi)生防控持續(xù)向好、經濟企穩(wěn)復蘇,短期波動主要受制于美加息對流動性的沖擊,互聯網龍頭已步入超跌區(qū)間。
機構表示,騰訊、小米、京東等多家港股互聯網公司宣布了大額回購計劃,預示互聯網行業(yè)的估值已經進入到低位水平,釋放出“見底”的信號,也凸顯出中長期投資價值。
三、港股何時否極泰來?
海通證券策略首席荀玉根最新研報觀點表示,回顧歷史上歷次港股見底可以發(fā)現,港股見底往往需要美股和A股企穩(wěn)回升。
由于港股是離岸市場,其走勢的影響因素較為復雜,綜合來看,港股與A股和美股均高度相關。中資企業(yè)在港股市場上占主導地位,因此港股基本面主要由內地經濟決定;另一方面,中國香港實施聯系匯率制度,港元與美元直接掛鉤,同時外資在港股市場占主要地位,因此港股流動性主要受海外市場影響。不過,近年來南下資金持續(xù)流入港股,在港股的話語權也得以提升。
展望后市,對于A股而言,隨著保交樓和相關穩(wěn)定經濟增長政策落地,有望催化A股市場再次開啟新一輪上漲,從而對港股形成正向的拉動作用。但是,美股何時見底尚未清晰,考慮到港股已經在底部區(qū)域,并且A股也有望開啟新一輪上漲,因此對港股不必過度悲觀。
此外,機構紛紛表示,港股長期投資布局機會顯現。
畢盛投資基金經理王康寧表示,無論是橫向對比A股市場或國際市場,還是縱向看港股歷史市盈率水平,港股目前都處于極為低估的水平。當前具有基本面支撐、估值相對較低的港股有非常好的配置價值。
銀河證券指出,目前互聯網行業(yè)政策邊際轉暖,政策底明確,行業(yè)估值處于低位,互聯網板塊處于極具性價比的投資機會中。下半年,憑借各地政府頒布的各項消費刺激措施引導消費回暖,帶動互聯網產業(yè)鏈,包括直播電商,短視頻,互聯網廣告等業(yè)務協同修復,中長期行業(yè)整體發(fā)展前景可期。
看好港股互聯網板塊觸底反彈行情的投資者不妨關注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其跟蹤的HKC互聯網指數從港股通范圍內選取30 家涉及互聯網相關業(yè)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成份股均為港股通標的,A股投資者可以直接參與,流動性更好;持股高度集中,前四大權重股美團、小米集團、騰訊控股、等合計權重超54%,盈利彈性大。除此之外,前十大成分股包括京東健康、金蝶國際、阿里健康、金山軟件、中國軟件國際和同程旅行,權重合計高達達78%,基本覆蓋了各賽道中國最好的互聯網公司。
港股互聯網ETF(513770)為上交所首只匯聚中概港股互聯網的上市ETF,可日內“T+0”交易,一手不足100元,低成本便捷投資中國最好的互聯網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