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0月18日訊(記者 汪斌)基于下游需求旺盛,杉杉股份(600884.SH)欲進一步擴張鋰電池負極材料產能。財聯社記者從杉杉股份獲悉,目前公司在手訂單飽滿,動力電池產能不足。
【資料圖】
10月17日晚間,杉杉股份公告,公司擬定增募資不超過60億元,用于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第一期)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擬分別投入募資42億元、18億元。
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根據全年的訂單預期和需求來看的話,目前公司的有效產能還是不夠的,所以我們有擴產的意愿。此次非公開發行融資快的話有望明年上半年完成。”
據披露,截至目前杉杉股份負極材料成品的有效產能為18萬噸,石墨化產能9.4萬噸,石墨化產能與負極材料成品產能嚴重不匹配,導致公司石墨化產能委外加工比例較高,委外加工不僅成本高而且品質還難以保證,為減少委外比例并降低生產成本,公司亟需加強一體化基地項目建設。
公告顯示,該項目第一期計劃投資79.27億元,建設地點位于云南安寧工業園區草鋪片區,占地面積約937.7畝,年產負極材料20萬噸。項目經濟效益評價方面,該項目所得稅后內部收益率為24.68%,所得稅后動態投資回收期為6.33年(含建設期)。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上述項目計劃建設工期為16個月,目前已完成項目備案登記,尚未取得環評批復和項目所需土地的使用權證。前述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推進云南杉杉年產3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落地,公司預備了多種融資渠道,非公開發行只是其中一種。
杉杉股份負極材料業務的主要產品有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基負極等,下游應用主要包括3C消費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和電化學儲能等。根據鑫欏鋰電數據,2022年上半年,公司負極材料出貨量排名行業第二。
“受大環境影響,消費電子需求有下降。從公司的產品結構來看,我們一直都是以動力電池為主,動力電池的出貨量占比超過80%,遠遠高于消費電子,所以消費電子需求的變化對我們的出貨和訂單其實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上述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受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需求快速增長帶動,鋰電池負極材料保持較高增長趨勢。據高工鋰電調研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國內鋰電池負極材料出貨量為54萬噸,同比增長68%,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空間不斷拓展。
根據《中國負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 年)》,2021年中國企業負極材料出貨量占全球的比重為86.1%,較2020年上升8.4pct。EV Tank認為,2030年之前,鋰離子電池仍將是主流技術路線,其他電池體系仍難以大規模產業化發展。據其預測,2030年之前全球鋰離子電池出貨量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5.6%,到2030年總體出貨量或將接近5TWh。
杉杉股份主營業務為鋰電池負極材料和偏光片業務,鋰電池材料業務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和電解液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中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07.72億元,同比增長8.30%;歸母凈利潤為16.61億元,同比增長118.65%。
(編輯 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