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保險柜,換鎖芯,挪了15億?萬萬沒想到,在電視劇才能上演的劇情,沒想到今天在現實中上演了。還真就應了那句老話,藝術源于生活!而這一幕正好發生在融創跟中融信托身上。
簡單點來說就是,中融信托和融創共管的保險柜鎖芯被換了,然后監管賬戶離的資金被劃走了15.6億,涉及的相關信托產品分別是中融-豐騰83號和中融-承安96號,在中融信托不知情的情況下分別被劃走了11.4億和4.2億元。
不過,對于這件事,雙方說辭不一,中融信托稱已向融創方提出嚴正交涉,并第一時間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而融創則說為了保民生、保交付,項目被納入武漢監管重點保交付項目,在與中融溝通協商的基礎上,均向相關政府專班承諾,全力以赴確保交付。
(相關資料圖)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件事究竟孰是孰非,我們暫不做評論。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一點,其實,這個保險柜里面的資金是屬于購房者的,是賣房子的首付錢,而現在這件事的最大問題就是,賣房子的錢只有這么多,是應該先給信托的投資人呢?還是優先保交樓呢?
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你想想,這是購房款,你拿購房人的錢去給股東,那交樓怎么辦?肯定要先保交樓,而且這個信托資金屬于中融與融創的債務問題,更不應該牽涉到購房者的利益。
而現在問題的關鍵在于,被劃走的這筆錢,究竟是不是被用于“保交樓”了?不過,從目前來看,應該是用于“保交樓”了,畢竟當事雙方都承認了資金已在政府監管中。
一直以來,對于房企來說,資金鏈始終是個問題。近些年國內房企,普遍是“一個鍋蓋五個鍋”形式的“高周轉,快開發”模式,A項目剛開盤,可能就把部分銷售資金挪用去B項目拿地,B項目剛拿地,就敢抵押到銀行信托,套出資金去開發C項目。如市場向好,銷售回款順利,那么也不是問題。一旦地產是下行市場,去化困難,就會出現上述融創和中融信托之爭。
事實上,同大多房地產商一樣,融創的日子也十分艱難。曾經叱咤于收并購交易、有“白衣騎士”之稱的融創中國,早在今年初,融創商票就無法兌付,多家供應商、合作商聯合討債。5月,融創宣布無力支付美元債利息,標志正式暴雷。截至目前,融創中國還未披露2021年年報和2022年半年報情況,股票也仍在停牌中,融創也稱爭取在年底前公布重組方案。
因此,這個事情的發生,說到底,還是因為房企太缺錢了,樓市不景氣,導致房企、信托、金融機構的日子也都不好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