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1月9日訊(記者 張洋洋)走進位于浦東金橋的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下稱“中移上研院”)1號樓,智慧工廠、生產車間產線、車路協同應用場景演示模型等,便映入來訪者眼簾。
(相關資料圖)
隨著5G基礎設施逐漸完善,5G應用的空間正在打開,前述模型,是中移上研院的5G應用模擬展示。
近日,《科創板日報》記者實地探訪了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與技術人員、產品負責人等多名行業人士深度探討了5G網絡的產業應用之路。
“質檢效率提升10倍”
為順應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工業是5G落地的重要行業之一。尤其是工廠的數字化改造與安全性和效能的提升,一直是5G發揮技術價值的重要場景。
在現場,《科創板日報》記者看到一臺工業設備正在模擬生產作業。
現場的中移上研院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是“PCB板缺陷檢測”,這里的系統是機器視覺在電子制造業的應用,可以對PCB板的擺放、破損、邊緣異常、露銅、臟污、組件缺失等缺陷進行檢測,并結合機械臂+柔性末端執行器對PCB板進行分揀。
具體流程是:PCB板通過傳送帶運輸到達一定位置相機對PCB板進行實時圖像采集,將采集信息傳輸至工控機進行圖像處理,計算結果反饋至機械臂控制器,機械臂執行指令。等所有PCB板都實現了分揀后,機器人再將它們從物料盤上吸回至傳送帶,進行下一個循環。
“這個系統是模擬實際生產現場,可做到和工業現場檢測環境的一致,”前述工作人員稱,機器人末端執行器采用點陣式吸盤設計思想,可對近似規格甚至不同類的物料進行可靠吸取,具有很高的柔性;視覺檢測軟件采用了傳統算法對PCB板進行定位然后結合AI深度學習算法直接對樣品進行快速檢測,實現產品分揀的全流程自動化。
PCB板缺陷檢測,只是5G+工業方面應用場景之一。記者了解到,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中國移動已經推出了OnePower工業互聯網平臺,該平臺融合了5G+AICDE技術,可以提供數字化連接、工業質檢、工業安監等多種工業解決方案。
前述技術人員介紹道,5G應用主要是利用了5G網絡的大帶寬、低延時的網絡特性。在工業領域,比如工業設備聯云上網,這里涉及大量的數據傳輸,5G網絡的大寬帶、低延時等優勢,可以確保海量數據高速傳輸,工業設備得以安全運行。 此外,給工廠部署5G專網,在現有工廠復雜環境下,可有效解決傳統無線通信存在的傳輸不可靠、不穩定、易干擾、易屏蔽等難題。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效率提升。上述技術人員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融合5G技術的OnePower平臺,現已部署在光伏企業海泰新能的工廠,基于機器視覺等技術,OnePower-工業質檢系統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光伏組件人工質檢不全面的痛點,而且還能實現每天最高3400板組件的檢測節拍,之前2-3人的工作,現在僅需1人即可完成,生產效率提升了10倍。
助力數字化中國 聚焦工廠、冶金、礦山、電力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推進,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將進一步加速數字中國建設。
據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產業拓展部總經理蔣亞佳介紹,為滿足垂直行業多樣化場景需求,中國移動推出5G專網,發布了網絡切片、邊緣計算、超級上行、Qos增強、頻率協同、業務分流、服務支撐、無線公專融合和資源池與專屬網元9大原子能力。
但仍需看到,我國工業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參差不齊,制造業的90%以上是中小企業,超過55%的企業尚未完成基礎的設備數字化改造。
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工業能源產品部產品總監馬兵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從服務客戶的過程中來看,大部分企業不具備企業數字化轉型頂層規劃能力,有些中小企業都沒有相應團隊;企業內組網技術,還是采用傳統技術偏多,對于5G認識和接受程度不夠;企業在5G+工業互聯網投入,存在短期的直接經濟效益也不明顯,投入意愿不大;并且基于平臺的業務形態創新還在探索階段,大部分企業的智能化水平還是偏低,無法應對小規模、高定制的生產需求。
面對行業普遍痛點,馬兵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中國移動給出的解決方案一方面是面向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的診斷咨詢能力,幫助企業進行頂層規劃、藍圖設計、路徑規劃等,快速的進行數字化轉型。
在實際作業層面,則是結合5G全連接工廠指導意見,結合5G、TSN、TAN等新型網絡技術,進行融合組網,逐步推動企業的辦公、工控、IT網絡進行互通,加快IT-OT的融合。
“基于不同企業診斷結果,制定分階段實現路徑,減少企業投資壓力,增加投資長期效益,針對一些行業可以結合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個性化定制服務,優化企業銷售、研發、設計等模式,”馬兵說。
馬兵表示,立足于5G、移動云等優勢,基于OnePower產品體系,中國移動下一步將聚焦工廠、冶金、礦山、電力等行業,提供1系列的5工業專斷,1張5G工業專網,1個工業互聯網平臺,N個細分行業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