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大規模爆發以來,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除了人們身心的健康,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經濟了。
在這場二十一世紀以來,最大的公共安全事件中,各個地區所應對方式也只有兩種,要么清零要么躺平。其中有像中國、朝鮮這種堅持清零的,也有歐美西方為代表的躺平派。然后就出現了,清零和躺平之間的爭論,當然,不管哪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利和弊。
但是在西方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下,只要跟他不一樣的路,它就無法接受,緊接著就是攻擊和抹黑,這些年我們感受也是比較深刻,就是不管咱們做什么事情,在美西方看來,必須要爭個高低出來,來證明他們的先進性。
【資料圖】
其中爭論的主要矛頭就是經濟。
清零對經濟的影響確確實實是存在的,但是躺平了,經濟就能好了嗎?美國的經濟真的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嗎?
之所以覺得美國經濟復蘇良好,其中有兩個最主要的原因。
一個是,在美國不斷加息的背景下,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實現了正增長。但全世界都心知肚明,這只不過是用來掩飾金融收割目的的理由。
另一個就是美國的失業率持續低位,大量的工作崗位招不到人。并且他們一直在強調這個事情,來證明躺平之后,不會對生產生活造成影響,進而說明西方模式的正確性。
要是單從以上兩個經濟指標觀察,美國的經濟似乎是真的很不錯,前途一片光明。但真實的情況是,在經濟向好的背后,是壓不下來的通脹,是持續下滑的消費,是大批企業的裁員潮!
在四次連續暴力加息75個基點之后,美國CPI依然接近8%,這還是在不斷通過調整統計方式后,得到的結果,真實的通脹水平,可能遠比公布的數據還要高。
這一點還可以從消費方面驗證。在高通脹壓力之下,美國的消費下滑速度超出了人們的預期,作為消費主導型的經濟體,一旦消費持續下滑,就很難支撐經濟持續增長,衰退的到來將不可避免。這與大摩高盛等投行對美國經濟看法一致,就是或早或晚的事。
美國國內一些大型企業,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更惡劣的經濟形勢,紛紛開始裁員。剛被馬斯克收購的推特裁了3700人,此外Meta、亞馬遜都計劃裁員上萬人。進入2022年以來,光科技行業裁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萬。如果美國的經濟增長情況良好,為什么企業要大幅裁員呢?
如果只是經濟受到影響,倒也不是什么大事,而美國躺平的背后,不僅經濟沒保住,還搭上了上百萬條人命。當然了,這畢竟是美國自由民主的象征,誰也不好多說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