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chuàng)板日報》12月9日訊(記者 陳美)今年新消費賽道遽然降溫,但年底幾家知名消費公司卻搞起了大動作。
最近幾天,先是茅臺計劃分拆“龍獅瓶蓋”IPO上市;緊接著,奈雪的茶以5.25億元抄底樂樂茶43.64%股份,欲今后上市。之后,安踏又考慮分拆Amer Sports明年IPO上市……
(資料圖片)
一位消費領域投資人告訴《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不同消費公司分拆上市的目的不同,但整體來說,分拆上市帶來的市場溢價,是公司或者背后投資人最愿意推動這件事的主因。
分拆公司中早期資本收益頗豐
對“龍獅瓶蓋”來說,其分拆上市主要靠母公司貴州茅臺。但在這家公司之前,茅臺保健酒、茅臺旅游公司、茅臺物流公司以及習酒,均有過分拆上市的計劃。
至于這些公司為何至今都未有上市消息,上述消費領域的投資人認為,這源于“茅臺系”公司或存在關聯(lián)交易。
但奈雪的茶抄底樂樂茶、安踏分拆Amer Sports,兩者背后早期投資者已成為最大受益者。
天眼查顯示,樂樂茶共經(jīng)歷5輪融資,2019年祥峰投資中國基金、紅星美凱龍、普思資本等殺入,成為早期投資者。
當年,祥峰投資領投樂樂茶近2億元Pre-A輪融資,祥峰投資合伙人徐穎表示,此次投資源于新銳消費品牌的潛力,早期加盟為主的粗放式茶飲連鎖形式,已不適應于精細化品牌運營需求,品牌運營經(jīng)驗和業(yè)態(tài)迭代紅利,成為新消費時代下的機會。
在樂樂茶被戰(zhàn)投之后,祥峰投資相關人士也在朋友圈中發(fā)布此消息。但對于祥峰投資等早期投資者是否就此退出,該位人士卻不予置評。
《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查詢工商信息發(fā)現(xiàn),此次戰(zhàn)投目前為對外公布狀態(tài),相關信息還未變更。不過,上述新消費領域投資人提示,工商變更很可能還在走流程。
從融資規(guī)模上看,該位投資人進一步說,2019年祥峰投資領投2億元融資,3年后奈雪的茶以5.25億元接盤。“雖然對應的股份數(shù)不一樣,但在融資規(guī)模和估值上,這家新式茶飲公司已然被養(yǎng)大,并且完成了自身融資以來的最高金額。戰(zhàn)投后,樂樂茶品牌不變、團隊不變、運營不變,只是在門店拓展、供應鏈、數(shù)字化與自動化上做優(yōu)化,獨立經(jīng)營為后續(xù)上市,都做足了準備。”
除了樂樂茶,Amer Sports亦是如此。
在安踏計劃分拆Amer Sports前,安踏于2018年底與方源資本、lululemon創(chuàng)辦人Chip Wilson、騰訊組成的財團,以現(xiàn)金46億歐元收購Amer Sports全部股權。記者注意到,方源資本于2019年斥資9031萬美元入股360金融,在戰(zhàn)投或Buyout上有一定經(jīng)驗。
“在2022年該品牌有望盈利的背景下,一旦Amer Sports上市,資本市場就有溢價性。與此同時,在消費市場也將獲得更多認可。”該投資人稱。
投資人期待消費賽道再回風口
除貴州茅臺公司一直是“龍獅瓶蓋”靠山以外,樂樂茶、Amer Sports背后的投資者是2019年、2018年進入。
滬上一位機構投資人對《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表示, 在一級市場中,最麻煩的是出現(xiàn)估值泡沫。“新消費和TMT是比較快的行業(yè),在以前有些企業(yè)融幾次資就能上市,上市后市場也能給個好價格。所以在美元基金盛行的年代,這些行業(yè)都會有好價格,也容易遭市場搶。”
在這位投資人看來,從2021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估值泡沫一直都存在,只是新消費賽道退的特別快,以至于“熱”過之后才知道有多“冷”。
“今年新消費賽道也有融資,只是獨角獸少了,熱門或頭部基金少了,整個賽道還有‘氣息’,不過新創(chuàng)立的消費品公司80%都處在瀕死的狀況。”該投資人談到,面對這樣的情況,一些基金還能堅持去投,甚至逆勢完成募資,無非LP是產(chǎn)業(yè)資本。
“他們熟悉、了解這一行業(yè),與消費類GP更能溝通,達成一致。換個角度看,在低谷時產(chǎn)業(yè)資本更愿意布局。總之,除了品牌IP,越來越精細化的運營以及找準消費者需求,是資本方對于新消費企業(yè)的要求。”
那么,除了傳統(tǒng)概念上的消費公司,今年留下來的新消費基金們干了些什么?
《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注意到,VR/AR產(chǎn)業(yè)、生物合成等新材料、消費供應鏈、電動車、機器人等消費級產(chǎn)業(yè),以及寵物市場,是消費類投資人關注的重點。“這些賽道,可能已不再是消費類投資人在看,而是疊加其他賽道的投資人。”該投資人稱。
“至于東南亞的零售渠道變革機會,也不是每個GP能夠把握的。畢竟要出海,人脈和資源必不可少。”
就關注最多的VR/AR產(chǎn)業(yè)來看,另有科技類賽道投資人認為,元宇宙的到來是必然。“”這與人的特性有關,顯示技術對人的影響太大了。90%的人都通過眼睛獲取信息,未來元宇宙未必都戴頭盔,但AR眼鏡卻能跟普通眼鏡一樣,在佩戴的同時獲取信息。”
不過,在爆發(fā)時間上,該位投資人表示,不用等太長時間,預計在明年AR產(chǎn)業(yè)在To B領域就有較大突破,TO C方面可能還要等兩三年。
每一個風口總是輪流轉。經(jīng)歷了寒冬之后,上述滬上機構投資人認為,未來人民幣基金是大勢所趨,或者說這一趨勢已經(jīng)到來。“在人民幣基金喜歡短周期的背景下,誰會說消費類賽道不會回來?畢竟,現(xiàn)在防疫都進入新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