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燒藥“一藥難求”,沒有、搶購、缺貨、賣完了、再等等、我也不知道等詞條屢上熱搜。而互聯網平臺的限時搶購等,也成了眼下最受關注的網絡銷售形式之一。
殊不知,我國是全球布洛芬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大國,占全球產能的三分之一,按照國家藥監局數據庫提供的數據,僅國產藥品批文就達到558個,藥品劑型包括膠囊、顆粒、片劑等多種劑型。然而,在市場需求突然加大的情況下,竟然會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現象,確實有點出人意料。
對此,相關企業也紛紛表態,將加大布洛芬等退燒藥的生產力度,確保月底前產能翻番。而有的生產企業則表示,最近的需求量已經相當于往年一年的產量了。可見,廣大居民對退燒藥的需求是多么的急迫,甚至有點瘋狂。而企業要想擴產,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盲目擴產,還有可能造成資源浪費。因為,過渡期平穩度過后,必然是需求量大幅下降,新擴產能也會長期閑置,對企業來說,必定是浪費。而對廣大居民來說,也會出現過期藥遍地都是的現象。
退燒藥“高燒”,已經成為當下需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退燒”的一項工作,切不可任其持續“高燒”下去。持續的退燒藥“高燒”,不僅會讓企業產生盲目沖動行為,最終造成投資損失、資源浪費,也會讓廣大居民“囤藥”過多,產生大量過期藥品,甚至造成過期藥品污染。一旦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還有可能對廣大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威脅和危害。
對退燒藥來說,單純的加量供應,效果也是不會太好的,后遺癥也是比較大的,必須通過結構調整等,有效控制藥品供應量。首先,生產企業要調整每盒藥品的供應數量。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布洛芬等退燒藥,一般都是每盒24粒裝,面對市場需求狀況,生產企業能否緊急調整包裝方式,將每盒24粒調整為每盒12粒,以此來增加供應數量、減少藥品實際供應量,既能滿足更多居民購藥需要,也能避免造成嚴重浪費;其二,藥店要對庫存藥品拆分銷售。對藥店來說,也不要銷售數量至上,而要依據當前實際,在經過藥品監管部門同意后,通過拆分等方式,減少居民一次性購買數量,控制退燒藥供應總量;第三,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退燒藥供應緊張,藥店的不規范行為也會增多,一些藥店通過加價等銷售藥品,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特別是網上銷售,不規范行為更多。因此,必須加大監管力度,確保退燒藥等銷售秩序規范。
除生產、銷售環節的工作要加強外,宣傳引導環節的工作也要提升水平,要發揮好宣傳引導作用。新聞媒體要更多宣傳醫學方面的知識,多多介紹藥品使用、藥品功能、盲目使用藥品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識,引導廣大居民理性購藥、科學用藥。相關的專家、學者、醫務工作者也要站出來更多普及藥學知識,不要再去做什么疫情高峰期、峰值等沒有意義的分析預測,而應當多多做如何引導廣大居民不要恐慌等方面的工作。譬如退燒藥如何服用,溫度達到多少時才需要服用,盲目服用會有什么不良后果,服用后應當注意什么,有沒有其他方式配合服用。尤其要告訴廣大居民,退燒藥能否替代其他方式,除了退燒功能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功能,是不是服用了退燒藥就可以不服用其他藥,等等。只有讓廣大居民對退燒藥有正確認識了,才能避免搶購退燒藥現象,才能讓退燒藥不出現“高燒”現象。
這也意味著,面對退燒藥“高燒”,最急需解決的就是廣大居民的恐懼、恐慌心理,是藥店供應突然緊張,絕大多數藥店缺貨所造成的。如果藥店供應正常,實際是不需要這么多退燒藥的。退燒藥出現浪費,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現象。關鍵就在于,不要再讓這樣的現象發展下去。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也加入到退燒藥等藥品的囤貨之中,對他們的正常生活也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地方政府、藥品管理部門、藥店等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廣大居民理性購藥、科學用藥,尤其是退燒藥,決不能盲目服用,否則,會傷害身體、帶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