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劉沐軒
由于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增長停滯,日本政府在2003年提出“觀光立國”,有意將旅游業打造成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相關資料圖)
但這個計劃被打亂了。
根據日本旅游局(JNTO)的統計,在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旅游業貢獻了日本GDP的7.3%。其中,外國游客消費貢獻的旅游收入達到4.8萬億日元,超過了當時的日本電子元器件出口收入(4萬億日元)和鋼鐵出口收入(3.1萬億日元)。
2019年赴日外國游客達到3188萬人次,連續七年增長并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來自中國(含港澳臺)的游客就達到1677萬人次,占比高達52.6%。
不僅如此,據經合組織(OECD)估計,日本旅游業還吸納了9.6%的就業,支持了580萬個工作崗位。但由于疫情導致景點長期缺乏游客,部分以旅游為依托的日本景點和購物場所出現了經營困難甚至瀕臨倒閉,整個行業面臨崩潰。
旅游業大崩潰
根據日本的“觀光立國”計劃,日本政府本來定下目標,在2020年實現赴日外國游客數量4000萬人、外國游客消費額達到8萬億日元的目標。但疫情的到來,給日本旅游業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JNTO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旅游業對日本GDP貢獻銳減至3.5%,跌幅高達54.8%。外國游客數量在2020年下降87.1%至411.6萬人次。到了2021年,外國游客數量更是僅剩24.6萬人次,較疫情前銳減了99%,是自1964年開始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疫情給日本的外國游客數帶來毀滅性打擊。(圖源:JNTO)
外國游客數量的銳減打亂了許多旅游城市的規劃,其中就包括日本京都。
作為僅次于東京和大阪的日本第三大旅游目的地,京都55%的收入都來自游客消費。京都本打算靠著這些收入,在2020年修建一條新的地鐵線路,翻新市政廳,并修復一部分古建筑。然而2020年到訪該市的外國游客只有45萬人次,同比下降了88%。
京都市長門川大作在2021年直言不諱地表示,“京都可能在十年內破產?!彼赋觯绻淮蠓鳒p公共服務,預計該市將在短短五年內背負20億美元的債務,所有儲備金都將耗盡。
京都可能在十年內破產。(圖源:社交媒體)
最終,京都市政府不得不削減了對老年人的交通補貼、公務員的工資,并提高了托兒費,甚至連動物園都沒能逃過一劫。由于食品預算被削減,京都動物園向社會尋求捐贈,接受食品加工企業的邊角料,以及園藝公司修建掉的樹枝。
雖然京都本身就長期存在地方債務危機,但旅游業的崩潰幾乎成了壓垮京都的“最后一根稻草”。
復蘇不能少了外國游客
長期以來,日本旅游業的收入主要依賴中國游客,2019年中國游客消費占比高達81%,其他國家游客的占比僅為19%。
但日本國內游客的旅游需求卻沒有足夠的成長空間。
在疫情期間,日本政府也一度采取措施刺激旅游需求。該國在2020年7月曾啟動一輪“Go To TRAVEL”活動,調用了至少5400億日元,為日本國內旅行住宿和一日游提供每人每天2萬日元的補貼。但游客的出行趕上了日本疫情反復,旅游需求在補貼結束后就迅速降溫。
日本的“Go To TRAVEL”活動沒能長期提振旅游需求。(圖源:社交媒體)
2022年以來,隨著日本國內的通貨膨脹,以及日元的大幅貶值,日本人的旅游意愿也迅速降低。市場調研機構Morning Consult在2022年對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0人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亞洲國家民眾的出行意愿普遍低迷,日本有35%受訪者表示他們這輩子都“不會再去旅行”,是亞洲最抗拒旅游的國家。
日本要想復蘇旅游業,還得看外國游客。
根據JNTO2019年的統計,中國大陸游客的在日本的消費額達到1.77萬億日元,名列第一,占外國游客整體消費額的36.8%。此外,在游客入境限制上,日本也吃過虧。比如在2019年,受到外交關系的惡化,前往日本的韓國游客同比下降了26%。
日本最大的國際機場——東京成田機場負責人田村在2022年10月日本放寬入境要求時曾表示,在中國游客能夠正常入境旅游之前,日本旅游業的全面復蘇仍將遙遙無期。他透露,在成田機場的260家商店和餐館中,有近一半仍然是關門的。
田村坦言,“過去兩到三年的破壞性非常大,相當多的人離開了機場和航空業,以及全國的旅游業,所以他們回來需要一段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