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新消費日報1月19日訊(研究員 梁又勻),近日,“醬香白酒”賽道十分熱鬧。
(相關資料圖)
前有習酒宣布,2023年起正式脫離貴州茅臺完成“單飛”;后有郎酒高調宣布2022年營收邁入200億元大關;近期珍酒李渡則完成了港股遞表,沖擊繼貴州茅臺之后的“醬酒第二股”,同時也是港股的“白酒第一股”。
回顧2022年白酒一級市場融資數據,圍繞醬酒的投融資成為主流,且在金額上酒水大類單次融資上億元的項目主要集中于此。
盡管A股市場上,有不少品牌沾上醬酒就股價暴漲,如2023開年6天5板、被迫停牌自查的全聚德。但自2016年金徽酒上市以來,多家白酒品牌曾透露上市計劃,但最終走向遞表、上會的并不多,至今沒能出現新的白酒上市品牌。
從行業來看,我國酒水消費市場廣闊、需求大且穩定,白酒領域尤其是中高端白酒品牌上市發展的資金需求并不緊迫。但在頭部名牌白酒吸引力日益不斷增強的行業競爭態勢下,普通白酒品牌市場持續遭到擠壓,上市融資、擴大影響力或將成為品牌們的“翻身仗”。
珍酒李渡港股遞表 欲爭“醬酒第二股”
資料顯示,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定位于醬香型為主的白酒公司。以2021年營收計算,珍酒李渡是第四大民營白酒公司。珍酒李渡旗下包括主營品牌“珍酒”、“李渡”以及“湘窖”、“開口笑”。
營收表現上,珍酒李渡2020年至2022年三季度實現營收分別為23.99億元、51.02億元、42.49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2億元、10.32億元和7.12億元。在2021年,受益于白酒醬酒品類的銷售火爆,珍酒李渡實現一年內營收、凈利潤規模翻倍,不過隨著消費風潮過去,公司增長又恢復了年均20%~12%左右的增速。
其中,珍酒品牌營收貢獻占比達65%,在2021年的醬香型白酒市場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占比1.8%。次是李渡,在兼香型白酒市場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2.1%。而湘窖和開口笑銷售主要集中于湖南地區,在全國影響力有限。
近幾年隨著珍酒李渡逐漸轉向高端化,近65%的白酒產品定位于次高端和高端,售價在600元以上。同時,公司毛利率也有所提升,從52.2%升至55.2%。
在已上市的白酒企業相同報告期內,品牌平均毛利率分別可達77.55%、82%和79.8%。頭部白酒企業“茅五瀘”僅看2022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最低也達到了75%以上。
對比而言,珍酒李渡當前毛利率相較于行業平均水平差距較遠,而毛利率“拖后腿”的中端及以下白酒產品銷售占比仍達35.34%。此外,珍酒李渡的廣告營銷及銷售支出占比較高,同樣“拖了后腿”。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三季度,珍酒李渡期內銷售及營銷開至分別達4.03億元、10.2億元和9.83億元,占總收入比例達16.8%、20%和23.1%。其中,僅廣告支出就分別達到了2.42億元、6.69億元、4.87億元,不足三年累計投入近14億元。該數字幾乎是同期公司凈利潤的一半。
據招股書顯示,由于主營品牌珍酒產能利用率已逼近100%,本次上市主要目標在于提升產能、強化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擴展銷售渠道和提升數字化水平等。
但另一方面,截至2022年三季度,公司成品存貨同比增加了1.4億元,達到9.34億元。若加上原材料、正在釀造中的酒,公司存貨可達到43.19億元,存貨周轉天數可達一年半。不過,珍酒李渡對此表示,主要系擴大白酒產能,滿足市場需求所致,與公司業績增長趨勢基本一致;但也存在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存貨折價出售的風險。
盡管珍酒李渡不論是年營收、毛利水平均未能達到白酒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但業內對其上市前景仍然較為看好。這與珍酒李渡的實控人“白酒教父”吳向東有關。
此前,吳向東曾通過與五糧液協議貼牌代工起家,并創立“金六福”白酒品牌、名酒銷售運營的“華致酒行”。其中,金六福借營銷口號多次出圈,巔峰時期一度比肩五糧液;而華致酒行已于2019年順利上市。
珍酒李渡則是吳向東近幾年整合了湖南、江西、貴州等地的白酒品牌打造的多渠道、多地區白酒企業。盡管白酒品牌競爭格局變革較難,珍酒李渡快速突破同樣艱難,但對于更具代表性的品牌IPO,各方均期待見證新的突破。
習酒、郎酒、國臺“虎視眈眈”
僅以沖擊上市的白酒品牌來看,年營收、凈利潤高于珍酒李渡的就有不少。
例如,習酒年營收超150億元、毛利率近80%,早在2014年就已有上市打算,但由于隸屬貴州茅臺集團旗下未能成功;國臺酒業曾在2020年5月遞交招股書,但卻在營收突破百億元的2021年主動撤回上市;郎酒也面臨類似的“困局”2020年6月遞表,卻在營收突破200億元的2022年撤回申請……
在沖擊上市的品牌背后,是白酒品類中醬香型口味市場的快速增長。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白酒行業近幾年來增長緩慢,2017年至2021年間,市場規模年均增速僅為1.6%。
而同一時期,醬香型白酒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達15.8%,預計在2022年至2026年間,市場規模將達到3217億元,年均增速可達12.2%。
不少品牌紛紛轉向醬酒,并持續加大對于醬酒和產品高端化的投入。上述提到的營收百億白酒品牌大都遵循該調整思路,但卻在申請過程中因自身業績變化、股權結構不滿足要求等原因,未能成功上市。
而作為消費品牌,上市融資不僅能幫助公司擴充產能、提升數字化水平、補充流動資金,還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品牌宣傳,有助于品牌走向高端化。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國內次高端及以上白酒消費市場年均增長速度達13.1%,預計未來4年內年均增速將維持在12.3%,與醬香型增長不相上下。
雖然暫時“折戟”,但不論是習酒、郎酒還是國臺酒業都未放棄上市打算。其中,習酒于2022年末正式脫離貴州茅臺集團獨立,限制其上市的最大限制已被清除,疊加其2022年銷售額已達到200億元,下一步或將重拾上市計劃。
郎酒近期同樣頗為高調,在正式宣布邁入200億營收大關后,穩固了“醬酒第二”的行業地位,并再次調整了內部組織架構、優化品牌抗風險能力。有業內觀察人士認為,或以此平衡證監會審查和長期發展。
國臺酒業雖然在終止IPO后再無動作,此前還曾傳言國臺遭經銷商起訴、產品被迫折價出售。但近期品牌營銷造勢動作頻繁,2022年在一級市場獲投數億元,仍有擴大影響力、增產需求。
此外還有年營收在100億元以下的金沙酒業,已于2023年1月10日完成與華潤啤酒的55.19%、作價123億元的股權交割。結合此前金沙酒業高管透露的2024年上市計劃,引入華潤或成為公司上市的重要一步。
多次提交IPO的西鳳酒也曾于2022年7月,獲陜西寶雞市政府的全力支持,計劃于2024年上市A股主板。目前,西鳳酒也提出了“高端化”發展路線。
一級市場 醬酒風味成主流
2020年,創業板曾發布注冊制改革后的新上市規則,原則上不允許12個傳統行業申報創業板上市,其中就包括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近年來,也曾出現八馬茶業在深交所問詢過后,由創業板轉至主板上市的情況。
二級市場上市難,有品牌和機構轉而向一級市場尋求資金合作。
例如,暫時“折戟”IPO的國臺酒業也出現在2022年一級市場融資名單,獲得了日初資本數億元的注資。而日初資本也在一年之內斥資近10億元分別投資了兩大醬酒品牌,搶先布局。
據財聯社創投通數據梳理,2022全年酒水飲料賽道共有11起白酒相關融資,占酒類(含白酒、低度酒、啤酒、葡萄酒、酒吧等)融資項目的30.56%。值得一提的是,白酒獲投數量雖然并不突出,但其累計獲投金額累計超12億元,遠超剩余其他酒類項目金額總和。
細數獲投品牌主營業務,多數與醬香型相關,不僅有醬酒品牌肆拾玖坊、青萄藍京、真工酒業,還有醬酒釀造商國凌酒業,醬酒定制化交易平臺巷子淺。
酒類分析師蔡學飛曾評論稱,一方面是釀酒行業的上市窗口期已經結束了,另一方面是過度的資本化給酒行業帶來了許多社會的負面認知,中國酒行業需要時間去重塑形象。
另一方面,原金沙酒業董事長張道紅曾透露,過去的醬酒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渠道熱,廠家和經銷商過熱,但消費端卻尚未有效觸達。
而2022年的白酒經銷商們經歷一批囤貨之后,仍在等待節假日消化庫存。近期正逢春節,除茅臺、五糧液等頭部品牌外,次高端及低端白酒銷量拉升并不明顯,部分渠道已開啟打折、送贈品等促銷模式。還有線下經銷商反饋,目前仍在觀望,期待率先消化庫存再進新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