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深夜,據財新報道,華興資本董事長兼CEO包凡失聯,手機、微信等也無法取得聯系。
另有報道稱,知情人士表示,包凡已經與該公司失去聯系兩天了。其家人被告知,包凡正在接受調查。
隨后,華興資本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集團董事會得悉公司暫時無法與包凡取得聯系;董事會并不知悉任何資料顯示包凡失去聯絡一事與或可能與集團的業務和/或運作有關,而集團目前業務及運作維持正常。
(相關資料圖)
包凡最新一條朋友圈,停留在1月9日,祝賀被投教育公司“粉筆”取得開門紅,成為華興新經濟基金2023年第一單IPO。
包凡作為圈內享譽盛名的國內投行界龍頭老大,其創立的華興資本,被稱為國內新經濟領域最活躍的投資管理公司,曾參與京東集團、360的IPO,貝殼找房私募融資以及滴滴出行、美團點評天價融資。
今日,華興資本盤中一度跌50%,創上市以來新低。截至午間收盤,華興資本報7.35港元每股,總市值41.78億港元。
或與前高管被帶走有關
據財新推斷,包凡此次失聯或許與前高管叢林被帶走有關。
大約五年前,華興資本從工銀租賃拿到一筆2億美元貸款,2018年9月償還。不久后,曾在工銀租賃擔任總裁的工行“老人”叢林加盟華興證券,據稱是包凡邀請,并開出了千萬級年薪。
2022年9月,叢林被有關部門帶走。再聯想到上述貸款,包凡有可能卷入其中。在昨晚的公告中,華興資本并未提及包凡失聯原因,但表示“將于適當時候做進一步公布”。
另據鈦媒體報道,據接近華興資本的相關人士透露,包凡此次失聯事件,主要與叢林在船舶租賃業務上的違規操作有關,包凡個人因配合調查被帶走。
就在3天前的2月14日,華興證券董監高大面積“換血”;叢林“卸任”華興證券董事長,總經理項威代行董事長一職,包凡依舊為5名董事之一。
包凡與華興資本
相比叢林,包凡更為人熟知。包凡1970年出生于上海一個外交官家庭。因身形瘦弱,常在寄宿學校受欺負,便練就了拳擊,“江湖氣概”也逐漸成為其揮之不去的標簽。
他17歲考上復旦,后來又到世界頂尖的商學院挪威管理學院攻讀商業與經濟學碩士。1993年碩士畢業后,他在摩根斯坦利和瑞士信貸先后工作了7年。
2000年,包凡選擇離開投行,在國內領先的IT服務和軟件公司亞信集團待了四年,做首席戰略官,負責投資、并購及戰略合作業務,在那里,他接觸了四、五百家高科技創業公司。
2004年,是中國互聯網第一波集中上市的年份。騰訊、盛大、51job、藝龍、空中網、金融界紛紛上市,此前2003年12月還有攜程上市。
目睹新經濟在中國誕生的包凡,在2005年成立華興資本。一直很喜歡Renaissance(復興)這個概念的包凡,先為公司取了英文名ChinaRenaissance,而后譯為中文“華興”。
早期的華興資本,專注于互聯網企業的財務顧問(FA)業務。2006年,陳一舟的千橡科技融資4800萬美元、俞渝和李國慶的當當網C輪融資2700萬美元、周鴻祎的奇虎B輪融資2500萬美元,華興都是獨家財務顧問。
當年包凡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俞渝,一面之緣后,俞渝就把這個項目交給了華興,并寄語,“中國的JP摩根就指望你了。”
之后2007年的巨人網絡,2008年的暴風影音,2009年的開心網,2010年的神州租車、愛奇藝,2011年的大眾點評、趕集,都成了華興的客戶。這些企業的創始人也都成了包凡的哥們兒。
2012年是華興資本轉型的重要一年,不僅啟動了并購業務,還在香港成立了華興證券,負責香港的證券承銷業務。
2013年,華興資本一鼓作氣拿下美國證券業務牌照。同年6月,蘭亭集勢赴美IPO,華興第一次扮演承銷商的角色。蘭亭集勢的創始人郭去疾同樣是包凡的哥們兒。
并購王與上市
包凡在資本圈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2015年,四個并購大案華興參與了三個,包括滴滴快的、美團點評以及58趕集,這也一舉奠定了包凡在并購江湖的地位。
為什么熱衷于并購業務?包凡認為,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市場,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跑道挺好的,但每個跑道上有好幾輛車,或者說至少有兩輛車,然后大家就在里面PK、死磕。而這種死磕,常常變成燒錢之戰。在某種程度上,合并是一個節省資源、皆大歡喜的事情。
華興是典型的戰略投資者,包凡更是被評為比肩張磊、徐新、朱嘯虎、沈南鵬、熊曉鴿等在內的頂級投資人。劉強東、周鴻祎、沈南鵬都是包凡的朋友圈。
早在2008年,包凡與劉強東就在一次飯局中相識。兩個嗜酒的人相談甚歡,包凡認為“老劉是個很江湖的人,我也是個很江湖的人,我們都很講義氣。”劉強東強烈的信念和能成大事的實力與義氣,也給包凡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開始的惺惺相惜,也給雙方后續的多項合作打下基礎。2014年,在京東的敲鐘儀式上,包凡還被劉強東親自邀請上臺。2015年,劉強人還直接以個人名義,參投了華興資本B輪1億美元的融資,而華興則參與幾乎京東的所有大的并購或上市中。
在港上市之前,華興資本已為約700項交易提供顧問服務,交易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投資管理業務所管理的資產規模約41億美元,被投企業超過200家;華興證券(香港)已擔任28項香港及美國IPO的承銷商,籌資共計141億美元。
2018年9月27日,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交易。
關于華興在互聯網金融服務領域的地位,曾有人形象地說,華興資本已經承包了手機里90%的APP,比如聚美優品、陌陌、微博、搜狗、愛奇藝、拼多多等。根據包凡保守估計,也至少有70%的互聯網企業和華興有過交集。
新經濟的轉向
然而,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的是,這些年國內互聯網的前進步伐正肉眼可見地慢了下來。像共享單車、區塊鏈、電子煙、社區團購等此起彼伏的新風口,大多在經歷轟轟烈烈的燒錢大戰后,落得一地雞毛。
不少投資機構也首當其沖,紛紛感嘆凜冬已至。作為頭部機構,華興資本的改變也在悄然發生。
包凡曾對媒體表示:“外界一直認為華興還是搞互聯網公司,其實2018年以后互聯網我們幾乎就不投了。現在我們投先進制造、新能源、醫療科技,有一些相當不錯的案子,都是因為有很多優秀同事加入。”
可以看到,近幾年,除了仍屬互聯網賽道的嗶哩嗶哩和ks,華興資本的投資版圖拓寬到各行各業,比如新能源車企理想、蔚來,藥企藥明康德、華熙生物,新消費的泡泡瑪特等等。
根據執中數據,截至目前,華興資本共有206次投資事件,投資公司數達175家,2015年至2021年均保持在每年投資20-30次,但2022年投資次數出現下跌,僅有8次投資。
從2022年中期報告來看,華興資本無論是投資管理業務還是投行業務,都慘遭劇烈下滑,其營收為6.04億元,同比下降42.39%;凈利潤為-1.98億元,同比暴降116.12%。而在2021年,華興資本的凈利潤超過16億元。
時勢可以造英雄,也會以自身的叵測無常。如今,在一切塵埃落定前,包凡可能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再繼續帶領華興資本沖鋒陷陣,扭轉局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