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財聯社2月19日訊(記者 王碧微)近日,被稱作面板“三哥”的惠科股份(HKC)被訴侵權案引起行業內的高度關注。據悉,匈牙利公司Crystal Leap在美國起訴惠科股份多款產品專利侵權一案已于1月份完成送達。某PreIPO企業法務與IP總監告訴記者,此類案件,如對方勝訴,除需賠款外被訴企業還將無法再在受審地區銷售被訴產品。 對于剛剛結束了一輪問詢的惠科股份而言,這無疑又是一記重創。2022年顯示面板行情低迷,惠科股份亦難獨善其身,扣非凈利潤預計虧損超30億,公司在回復問詢時直言或難達上市標準。 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在延續2022年變化的基礎上,顯示行業2023年還是弱增長的趨勢。在此情況下,惠科股份本次IPO擬進行的95億定增擴產銷路亦難明朗。 被訴侵權!銷售恐受限“在海外被訴侵權的話,如果敗訴,被訴產品將無法再在該地區銷售”一位PreIPO企業的法務與IP總監向記者表示道。 據IPRdaily消息,Crystal Leap指控惠科股份在美國制造、銷售、提供出售、進口銷售、銷售和分銷的液晶面板產品侵犯了其US7116390和US7335913兩項美國專利,涉及了32英寸—85英寸等多個熱銷尺寸的液晶面板。 目前,Crystal Leap起訴惠科股份專利侵權一案已于2023年1月份完成送達香港惠科,惠科股份需要在2023年4月24日之前就這項專利訴訟作出回應。 “在判決出來之前,如果原告證據充分,事實清楚,且有擔保,法院可能會頒發臨時禁止令,禁止銷售。”上述法務總監進一步表示道。因此,如敗訴或對方申請禁售成功,對于正在沖刺IPO的惠科股份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根據惠科股份問詢回復,2019年-2022年6月美國客戶的銷售收入占境外銷售收入比例分別為 7.94%、5.05%、5.24%和 3.35%。對于公司預計如何應對多款產品可能在美禁售帶來的風險,記者已向惠科股份發生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暫未得到回復。 即使勝訴,此類案件對于企業帶來的傷害仍不容忽視。“這類海外的侵權案件很難打,花時間、費用高昂,賠償額度也很大。”上述法務總監補充道。 以知名的三星侵權蘋果案為例,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2011年4月,蘋果正式起訴三星侵犯專利,經歷7年的“斗爭”,該案件終于于2018年塵埃落定,三星最終被判向蘋果支付侵權費用5. 39億美元。 實際上,這并不是惠科股份第一次因為專利發生糾紛。據惠科股份招股書,惠科股份曾于2020年與華星光電發生專利糾紛,當時惠科股份以華星光電支付了3000萬元的和解金告終;此外,群創光電、Vida Sense等企業都曾與惠科股份發生過專利糾紛。 業績不達標IPO恐生變對于正在IPO的惠科股份而言,擔憂的并不只是專利問題。 2022年,面板行業持續萎靡,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稱行業“二十多年未見過這么劇烈的振蕩”。 在此情況下,主營業務為半導體顯示面板、智能顯示終端的惠科股份遭遇重創。根據問詢回復,2022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約276.17 -278.3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預計虧損約10.30-12.71億元,扣非凈利潤預計虧損約30.04-30.63億元。 公司在回復問詢函時直言“若發行人2022年度經審計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凈利潤為負,則將不符合當前所申請適用的《創業板上市規則》第二章第一節第 2.1.2 條規定的上市標準:‘(二)預計市值不低于 10 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 1 億元’”。因此,若預計收入屬實,惠科股份IPO被迫中止的風險很高。如若惠科股份選擇更換上市標準等方式繼續IPO,惠科股份將來的業績亦仍存不少隱憂。 2023年,顯示行業整體仍在低迷行情。某面板上市企業高向記者表示,目前來看,Q1業績仍然低迷,Q2的面板訂單盡管有好轉,但是非常少。 “面板2023年整個產值有機會做到跟2022年持平。2022年面板產值降低了27%,在此情況下使得2023年面板廠會繼續強力控庫存以及控稼動率,并且現在一部分面板價格處于成本水位以下的,在2023年隨著品牌庫存趨于健康和旺季的來臨有可能迎來上漲。”李亞琴向記者表示道。 在此背景下,自2022年以來,不少面板企業主動降低稼動率求生,至今保持低稼動率運行。2022年上半年,惠科股份的產能利用率已從2021年的73.62%下降至70.68%,而面板廠們集體下修稼動率是從2022年6月開始,意味著惠科股份全年的產能利用率恐更低。 然而本次IPO,惠科股份卻決意逆市定增95億,投資中大尺寸OLED半導體顯示器件研發升級項目、MiniLED直顯及背光生產線項目等顯示產業項目。市場能否消化如此龐大的顯示供給?會否引起新一輪的惡性價格競爭?值得深思。 對此,記者已向惠科股份發送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暫未得到回復。面板“三哥”的IPO之路將走向何方,財聯社記者將持續關注。 (編輯: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