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梓隆)訊,今日(2月22日)早盤,衛星導航板塊大幅拉升,概念股集體活躍。其中,截至午間收盤,震有科技獲20cm長陽漲停,百億級市值的中國衛星、鋮昌科技和多倫科技也封板漲停,臻鐳科技、天銀機電、雷科防務等股漲幅居前。
衛星導航需求旺盛,萬億市場持續增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消息面,近日,高德地圖與千尋位置舉行新聞發布會,雙方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起“北斗出行應用創新計劃”,助力國家自主高精尖科技在交通出行場景的廣泛落地。此外,工信部近日發布的《關于電信設備進網許可制度若干改革舉措的通告》文件也指出,將衛星互聯網設備、功能虛擬化設備正式納入進網許可管理。目前,國內衛星導航市場正快速擴容,相關個股也集體迎來爆發。
以今年漲跌幅統計,截至今日午間收盤,超半數衛星導航概念股年內累計上漲超16%,行業龍頭股方面,中國長城、中國衛星、振芯科技、合眾思壯等多股累計漲幅也均在20%以上。從這些概念股業績表現來看,以此前披露的年報預告統計,近六成個股業績(歸母凈利潤下限)去年實現盈利,且業績實現正增長的個股占比近四成,其中,盛路通信、海能達、大唐電信、多倫科技等股業績增速居前。
目前,隨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將開始進行密集發射期,衛星“通導遙”有望逐次爆發。首創證券指出,2021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到了4690億元,2017-2021年年復合增速為16.78%。當前智慧城市不斷發展,對高精度衛星導航與定位服務的需求逐步提升,2026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市場規模有望超萬億,2022-2026年均復合增速達16.69%。
航天強國概念深化,關注航天科技方向
今年年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2)》,文件顯示,2023年,中國航天活動將繼續維持高位運行,全年計劃實施近70次發射任務,有望再次刷新紀錄。目前,航天應用已深度融入各行各業,此外,加之在2022年國資委提出央企上市公司提質、二十大報告提出“航天強國”概念等催化下,航天產業鏈需求端有望持續增長。
中航證券近日研報指出,2023年,“航天強國”已經進入到建設落地階段,作為二十大之后的第一年,“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我國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產業發展的政策,向航天產業傾斜相對更多的資源。當前,在“航天強國”已經進入到建設落地階段背景下,航天板塊作為“十四五”軍工高景氣細分賽道之一,無論在基本面提升以及估值修復上或都將創下更好的相對表現、在未來有望出現的軍工行業“戴維斯雙擊”下脫穎而出。
對于可關注的方向上,中航證券認為,以導彈為代表的國防安全建設重要組成、衛星為代表的空間基礎設施及應用有望成為航天強國下的重要發展領域:
1)導彈:關注導彈的數量規模與總產值規模優勢、批產型號配套與研發型號配套、以及高價值分系統三個方向。
2)衛星制造:關注商業模式項目制轉為批產化下,企業收入與利潤規模的提升及高價值分系統兩個方向。
3)衛星通信:關注低軌衛星互聯網建設時間節奏以及高低軌衛星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價值投資兩個方向。
4)衛星導航:關注產業鏈上游的龍頭企業、中游的傳統龍頭企業和拓展新興領域(如自動駕駛)的企業,以及下游布局高精度導航市場和“衛星導遙+”的企業。
5)衛星遙感:關注企業營銷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企業面向的遙感應用領域分散度和回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