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馬歡
對于所有科創公司來說,這幾天最震撼的一則新聞,就是硅谷銀行(SVB)的突然倒閉了。
(資料圖)
這不僅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最大的銀行破產事件,也讓那些曾經意氣風發的科技公司,成為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泰納是科技健康公司FarmboxRx的CEO,她在硅谷銀行的存款超過了1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900多萬元)。事發之時,她正在和家人在外地度假。
看到新聞后,泰納第一時間便致電硅谷銀行,然而,卻沒有任何人接聽,發信息、寫郵件也沒有響應。
在瘋狂打了整整24小時電話后,泰納終于情緒崩潰了,她形容的心情是“純粹而徹底的恐慌”,“這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24小時”。
另外一家科技交通公司Lyft的高管里維,干脆帶著十幾個投資人聚集在硅谷銀行分行大門外,試圖取出現金。銀行隨后派出工作人員將他們阻擋在外,并通知警方到場。
里維說,在和警方交涉未果后,他只能放棄,無奈離場了。
美國IPO資深顧問、Class V集團創始合伙人Lise Buyer擔憂,若硅谷銀行無法這幾天內得到救助,那么美國80%風險投資支持的初創公司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另一家風投公司Launchpad Capital創始人吉爾伯特也擔憂道:“大家不知道還有沒有錢發工資了。”
不過,在經歷超過48小時的焦慮后,儲戶們終于等到了美國政府的出手。
北京時間3月13日消息,接管硅谷銀行的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FDIC)發布公告稱,美國財長耶倫已經批準了相關措施,以保證FDIC完成對SVB的處置將“完全保護全部儲戶”。
不同于原先3月10日聲明中“受保儲戶可以取回受保額度內的存款”的表述,這份最新公告表示,“3月13日早上起,儲戶可以支取其賬戶里的所有資金。與SVB破產有關的任何損失均不會由納稅人承擔。但銀行股東和一些無擔保債務持有人將不受保護,高級管理層也被撤職。”
當地時間2023年3月10日,人們在加利福尼亞州關閉的硅谷銀行(SVB)總部外排隊。(圖源:社交媒體)
停發工資大甩賣
3月10日,硅谷銀行宣告破產當天,一大群投資者聚集在其加州的某分行門口,他們焦慮地發現,此刻銀行大門已經緊閉,門口貼著一個寫著“FDIC請注意”的牌子。這意味著銀行已經被FDIC接管。
里維表示,此前有消息人士告訴他,唯一能轉移資金的方法就是到當地分行取得出納員的支票,但當時太多投資者聚集在銀行門口了,根本顧不過來。
創建于1983年硅谷銀行總部位于加州,對外號稱是 “創新經濟的財務合作伙伴”。
正如其名,這家銀行主要服務于科技型企業,專注于PE/VC和科技型企業融資等,它也為美國超過一半的初創型科技企業提供銀行服務。
因為備受初創型科技企業青睞,硅谷銀行的業績也節節攀高,在福布斯第十四屆年度“美國最佳銀行”的排名中,硅谷銀行集團排在第20位。
在疫情于2020年開始不久后,美國曾掀起一股投資熱潮。作為加州風險資本家和初創企業的首選銀行,硅谷銀行當時是許多年輕初創公司的資產港灣。數據顯示,該銀行到2022年末的資產規模,已達到21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萬億元)。
圖源:社交媒體
泰納回憶道,與硅谷銀行的業務關系可以追溯至2年前,當時她正創業,打算籌集風險融資,而硅谷銀行在當時就是她的首選。“所有人都說硅谷銀行是一家很棒的銀行,但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有這一天。”
另一家專注兒童產品初創公司CompScience也未能從硅谷銀行取出資金。
該公司CEO巴特勒說,硅谷銀行破產的那天令人不安, “從我的投資者到我的員工,再到我的母親,我身邊幾乎每一個人都在問發生了什么,大家都擔心我的公司發不出錢了,那真是太可怕了。”
目前,CompScience已暫停了營銷、銷售和招聘,后續可能還有更重要的問題要處理,比如給員工發工資等。為了緩解資金難題,該公司不得不打折甩賣自己的產品。該公司官網上寫著:“我們的銀行剛倒閉,所以一切產品大甩賣!”
巴特勒表示,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倒閉潮來了?
SVB爆雷引起了不小的風波,美國監管機構終于宣布采取措施。
3月13日,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發表聲明說:“3月13日早上起,儲戶可以支取其賬戶里的所有資金。與SVB破產有關的任何損失均不會由納稅人承擔。所有儲戶都將得到補償。”
聲明補充說,為了加強公眾對美國銀行體系的信心,保護美國經濟,當局正在積極采取行動,以確保美國銀行體系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美聯儲表示,將向符合條件的儲蓄機構提供額外資金,以確保銀行有能力滿足所有儲戶的需求。這些資金將通過新設立的、規模為250億美元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提供,最長可提供1年資金。同時,為獲得BTFP的貸款,存款機構需要用美國國債、機構債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等合格資產作為抵押品。
美聯儲認為,BTFP的規模足夠大,能夠覆蓋所有未投保的存款,新措施大幅降低了人們從銀行擠兌的可能性。
然而,硅谷銀行倒閉造成的影響已經在世界各地蔓延。
當地時間3月12日,一名男子正在進入位于紐約的Signature Bank。(圖源:社交媒體)
除了硅谷銀行,美國另一家地區銀行Signature Bank也被紐約州監管機構關閉。
在大洋彼岸的英國,硅谷銀行英國分部目前已停止交易,不再接受新客戶。
英國財務部長亨特說,英國政府正積極尋求可行方案,以“避免或盡量減少”硅谷銀行英國分行可能進入破產程序對英國企業造成的損害。一些英國最大的商業銀行被給予24小時的最后期限來拯救硅谷銀行英國分行,使其免于破產。
最終在北京時間3月13日下午,匯豐銀行同意以1英鎊的價格收購硅谷銀行英國子公司,預計硅谷銀行英國子公司的有形資產約為14億英鎊。
不僅是在英國,硅谷銀行在加拿大、丹麥、德國、印度、以色列和瑞典等國亦有分行,各國的銀行監管機構表示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市場擔心,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初創企業,若是無法按時發放現金,將會反過來引發科技行業的大范圍倒閉。
而這或許會讓本就洶涌的全球科技公司裁員潮雪上加霜。
視頻平臺膠囊(Capsule)的聯合創始人貝內特透露,今年2月中旬,該公司第一輪融資時注入的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453萬元)被寄存在硅谷銀行,現在已無法使用。
貝內特這幾天與數百名創業者交流,他發現大家和他一樣,掙扎又焦慮,大部分人在嘗試靜下心來努力工作,但接下來,可能連工資都發不出。
盡管硅谷銀行的倒閉事件讓華爾街出現恐慌情緒,但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這個事件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不同,不大可能引起全面的金融風暴。
然而,對于那些年輕的初創公司來說,眼下正是其存亡的關鍵時刻。
初創企業孵化器Y Combinator的CEO加里對此相當悲觀:“硅谷銀行倒閉的真正受害者是擁有10-100名員工的初創企業。”這位高管警告說,在一兩個月內,這件事可能會毀掉一代初創企業,這關系到美國多年的創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