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3月14日訊(記者 劉夢然)在全行業掀起N型電池技術革新后,隆基綠能(601012.SH)的技術路線選擇一直受到關注。公司于去年11月發布面向分布式市場的HPBC電池組件,但對于地面電站的產品,直到近期才正式揭曉為N型TOPCon電池技術路線。
昨日晚間,隆基綠能披露公告稱,擬投資建設鄂爾多斯年產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77.77億元。公司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N型TOPCon單晶電池項目預計二季度開始設備進場,計劃在今年底前會有GW級的產品出貨。
公告顯示,公司研發的高效N型TOPCon電池技術,量產電池轉換效率將達25%以上,項目的實施有利于豐富公司產品線,實現產品多元化。
(資料圖)
上述公司人士進一步表示,N型TOPCon電池組件主要用于地面電站。集中式場景和分布式場景下,用戶對組件的需求有明顯區別。未來,一款產品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公司將結合不同應用場景,實現不同技術領先的產業布局。
在三種主流N型技術路線中,TOPCon因工藝相對成熟,設備成本更低等特點,已成為N型替代中的主流。2022年,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頭部組件廠紛紛轉道N型TOPCon電池賽道。根據業內機構預測,2023年TOPCon出貨的市場占比有望超過20%。
不過,隆基綠能卻在去年推出基于P型硅片的混合鈍化背接觸電池(HPBC)電池。根據此前規劃,今年HPBC電池產能滿產后,預計會有20-25GW的產品出貨。據了解,HPBC電池的標準版量產的效率已經突破了25%,而疊加了氫鈍化技術的PRO版本效率達到25.3%。
對于隆基最終宣布投建TOPCon電池項目,業內分析認為,仍然是出于性價比角度考慮。在此前接受機構調研時,公司表示對于N型和P型的選擇,主要是從電池的轉換效率、生產成本、穩定性、場景融合和美觀性等方面去考慮。在N型TOPCon方面,公司在2016年就開始了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并搭建了中試線,在2021年發布了基于N型TOPCon技術的Hi-MO N組件。
當天,公司還宣布全資子公司隆基樂葉將設立全資子公司隆基綠能光伏科技(西咸新區)有限公司,作為西咸新區年產100GW單晶切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的實施主體,投資金額為40億元。
關于該項目技術路線選擇再度成為懸念。在近期調研中,公司表示截至目前尚未確定西咸 50GW 電池技術路線,后續產能擴張的技術路線將根據公司研發成果而定。
不過,有分析認為,西咸樂葉作為隆基HPBC電池的“主產區”,此次新項目大概率同樣為HPBC電池。西咸樂葉項目此前規劃規模為年產15GW,今年1月宣布擴至29 GW,并確定引入HPBC技術。2月6日,隆基綠能宣布再擬將20億元增資子公司西咸樂葉,保證投資項目順利實施。
(編輯: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