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渤海銀行發布公告,稱自5月5日起調整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此外,浙商銀行、恒豐銀行以及多家村鎮銀行也相繼發布公告,對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進行了調整。
這里所說的調整,當然不是上調利率,而是下調利率。而且,下調的幅度還比較大,以渤海銀行為例,3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調整前為3.25%,調整后,變成了2.95%,下調了整整0.3個百分點。其他銀行也大致這樣的下調水平,顯示出,銀行在下調存款利率方面,力度是比較大的。
對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的行為,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是銀行為了緩解負債壓力,降低存款成本,提高存貸息差;另一方面,是為了促進居民消費,倒逼居民少儲蓄、多消費。
后一種理由,顯然是想當然,是相關人士為了給降低存款利率找點客觀理由,或者說好聽的理由,以此來為銀行降低存款利率營造更好的環境。真正的原因,就是降低銀行的存款成本,緩解負債壓力,增加銀行的盈利。
要知道,為了刺激房地產市場,很多銀行都降低了房貸利率,且降低的幅度很大。而房貸是很多銀行十分依賴的業務,房貸利率的降低,就意味著銀行的息差被嚴重限制了,如果繼續維持高存款利率,對銀行是相當不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會有銀行率先推出降低存款利率的政策,以確保自身利益不受影響。
只是,降低存款利率,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銀行息差減少、負債壓力增加的問題,居民是否購房,已經不是靠房貸利率能夠推動的。居民之所以不購房,主要是房價太高,購房的壓力太大。銀行降低房貸,完全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開發商不降價,銀行再降低融資成本,都是杯水車薪,不可能調動廣大居民的購房熱情的,居民也是不會把錢取出來購房的。前些年6只口袋保一處房產,且還要做房奴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更多的年輕人,正在用理性替代感性,用現實生活的感受替代未來房產的增值期待,他們不急于購房,更急于過好當下。
下調存款利率,是銀行的一種經營策略,無可厚非,居民也無力改變。但是,下調存款利率后,居民會不會將儲蓄轉化成消費,也是居民自己把握的事,銀行沒有辦法。只要大環境不變,只要房價還是這么高,只要股市還是低迷,只要沒有更多的投資通道,廣大居民就只能把手中的錢轉化成儲蓄,從而讓自己的心里多一份安寧。至于其他方面的消費,則會根據需要決定,也不會因為銀行降低存款利率,儲蓄就紛紛逃到消費領域。
要想居民少儲蓄,多消費,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增加他們的收入,讓他們的收入有保證,消費才有信心,才敢消費、想消費、能消費,消費預期才能不斷增強。在就業還不是十分充分的情況下,居民消費的預期也難以達到最高水平。
所以,銀行降低存款利率,不可能帶來多少消費增量,儲蓄也不會出現減少。降低存款利率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銀行的存款成本,為緩解銀行負債壓力服務。其他的都不重要,也不要去刻意尋找說服居民的理由。廣大居民不需要安慰,也不需要做出更多解釋,銀行該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銀行什么時候聽取過居民意見啦?如果善于聽取居民意見,就不該推動房價上漲,就不該讓那么多人當上房奴,就不該讓房地產市場瘋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