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2022年度年報全部披露完畢。2022年,車市激蕩依舊。 行業全年經歷了原材料價格瘋漲、油價高企、疫情反復以及供應鏈緊缺甚至中斷等困難,生產和銷售遭遇巨大沖擊。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以超預期的速度賽跑,出口競爭力的大幅增強讓車企全年出口突破300萬輛,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出口國,揚帆出海的進程中,汽車正在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國際金融報》梳理了典型車企的年報,以期從盈利能力、營銷成效、出海進程、薪資指標等維度詳解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市場中,車企們的真實內里。
(資料圖)
3家車企研發費用過百億
行業競爭之下,車企們除了在銷量和營收上較勁,研發支出也是軍備競賽項目之一。
《國際金融報》統計的18家車企中,除華晨中國未公布研發費用外,研發費用過百億的僅有比亞迪、上汽集團和蔚來汽車。
其中,比亞迪對于研發投入最舍得,2022年累計研發費用達到186.54億元,同比上漲133.44%,期間比亞迪暫停了燃油車的生產與銷售,全面轉型新能源且開發多項技術。上汽去年的研發支出為180.31億元,同比下降8.33%,雖然基數高,但對比總營收來看,上汽集團的研發占比僅為2.5%,在車企中屬于下游。和上汽集團一樣,去年研發費用下滑的還有力帆科技和海馬汽車。
蔚來汽車去年研發投入高達108.36億元,同比上漲136%,是新勢力車企中研發投入最多的,主要用于電池、芯片、新平臺和新車型等領域的投入。蔚來創始人李斌曾表示,單季度研發費用保持在30億元水平,將會在中短期內成為常態。
研發費用在50億-100億元的車企有4家,包括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
記者梳理發現,車企的研發費用大部分用于布局或持續加碼新能源汽車賽道,以此搶占技術制高點。
長城汽車去年的研發費用為64.45億元,同比上漲43.56%,主要由于智能化、電動化、新車型項目研發投入增加所致。吉利汽車的研發活動支出67.65億元,主要用于車輛研發以及動力、技術的研發。理想汽車去年研發費用共67.8億元,同比增長106.31%,加大了對電驅動、智能駕駛等方面投入,公司董事長李想稱,如今業績表現得益于不斷地投入研發。小鵬汽車的研發費用在52.15億元,同比增長26.75%,其主要用于多平臺布局、智能駕駛算法更新以及新車型研發投入增加。長安汽車去年研發支出43.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廣汽集團去年研發費用上漲72.6%,但依然處于17.07億元低位,且在營收中占比僅為1.6%。海馬汽車研發費用為2.35億元,排名倒數第三。力帆科技和眾泰汽車研發費用不足1億元,為榜單中最低的兩家車企。
蔚來單車營銷費用8.6萬
除了在研發端下血本,車企們在銷售端也不遺余力。記者梳理發現,18家車企中僅廣汽集團與華晨中國的營銷費用同比下滑,與此同時,7家車企的單車營銷費用過萬。
具體來看,上汽集團全年營銷費用高達301.75億元,同比上漲2.27%,但由于銷量基數過大,單車的營銷費用僅為0.57萬元。比亞迪的全年營銷費用達到150.6億元,同比增長147.64%,變動源于新能源汽車業務快速增長,其對應單車營銷費用為0.84萬元。北京汽車的營銷費用為111.77億元,同比增長8.39%,單車營銷費用達1.18萬元。
相較傳統車企,新勢力們在營銷端顯得更舍得投入。據統計,上市的四家新勢力單車營銷費用均突破萬元。
其中,蔚來汽車去年營銷費用達105.37億元,同比上漲53.2%,去年全年蔚來汽車僅銷售12.25萬輛,分攤后每輛車的營銷費用高達8.6萬元,成為目前市場上最舍得花錢營銷的車企。小鵬汽車去年營銷費用為66.88億元,同比增長26.1%,折算后單車營銷費在5.54萬元。理想汽車全年有56.65億元花在營銷上,對應單車營銷成本4.25萬元。零跑汽車營銷費用則為11.14億元,同比增長160.27%,作為新勢力中起售價最低的車企,其單車營銷費用也達到1萬元。
北汽藍谷在營銷端也毫不手軟,去年其營銷費用達19.92億元,同比增長19.15%,單車營銷費用更不亞于新勢力,達到3.97萬元,然而大手筆營銷投入并未給北汽藍谷銷量帶來助力,去年僅銷售5.02萬輛,力推的極狐汽車全年銷量僅在1.2萬輛左右。
賽力斯在華為的加持下,對旗下問界加大投入,公司去年營銷費用達48.2億元,同比增幅276.54%,單車營銷費用也升至1.8萬元。
相較上述車企,廣汽集團對營銷費用的管控表現突出。
去年廣汽集團的營銷費用下降2.58%至42.28億元,這也是被統計車企中少數營銷費用同比下滑的企業,其單車營銷費用僅為0.17萬元,也是目前車企中單車營銷費用最低者。
剔除了華晨雷諾的數據后,華晨中國去年公司營銷費用下滑75.84%至0.34億元。
(文中表格為吳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