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5月19日訊(特約記者 鄭炳巽)18日晚間,申聯生物(688098.SH)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研制的“牛結節性皮膚病滅活疫苗”,通過了農業農村部組織的應急評價。
據農業農村部《獸藥注冊評審工作程序》,對重大動物疫病應急處置所需的獸藥,農業農業部可啟動應急評價,獲批臨時獸藥產品批準文號后進行應急使用。因此,該產品目前已通過農業農村部組織的應急評價,但產品上市前尚需取得臨時獸藥產品批準文號。
不過,申聯生物董辦人士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應急評價的疫苗產品,預計最快可以在幾個月時間內獲批上市。
(資料圖)
▌通過應急評價后最快可在幾個月內上市
牛結節性皮膚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屬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臨床以皮膚出現結節為特征。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將其列為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該疫病主要通過吸血昆蟲(蚊、蠅、蠓、蛇、蟀等)叮咬傳播,能感染所有牛。
另據申聯生物董辦人士進一步解釋,牛結節性皮膚病可能會導致牛只皮張損壞影響皮張加工與銷售、懷孕母牛流產、發情延遲、奶牛產奶量下降、公牛暫時或永久性不育等問題。同時,發生本病的牛只還可能繼發一些其他疾病,對養殖戶是極大的打擊,造成養殖業經濟價值上的直接損失。如果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疫病流行的范圍擴大,帶來的危害也會加大。
據了解,我國獸用疫苗研制實行行政審批制,疫苗從研發到上市,要經歷包括實驗室研究、臨床試驗、申報新獸藥注冊、批準文號審批、生產及推廣銷售應用等多個環節,研發周期長、投入金額大,常規情況下,走完這個流程需要5-8年時間。
不過,申聯生物上述董辦人士透露,通過應急評價的疫苗產品,最快可以在幾個月時間內上市。本次通過應急評價之后,公司將盡快推進產品試生產、臨時獸藥產品批準文號申請,積極推動產品上市。
據悉,此前國內并沒有獲批的專門針對牛皮膚病的疫苗。針對牛結節性皮膚病的治療,業內采用的常規做法是在牛身上加大劑量免疫山羊痘皮膚病疫苗產品,以起到效果補充的作用。
這意味著,本次申聯生物獲得應急評價的“牛結節性皮膚病滅活疫苗”將是我國第一個獲批的用于緊急預防牛結節皮膚病的疫苗產品,現階段市場上還未有同類競品。
▌對挽救公司業績作用幾何?
財報顯示,申聯生物處于醫藥制造行業里的獸用生物制品行業,主要生產、銷售的產品屬于豬用生物制品中的系列疫苗,同時還儲備了牛羊口蹄疫等反芻動物疫苗,以及其他豬用疫苗和診斷制品等。
申聯生物表示,公司正在持續加強研發創新,以及開展多元化發展戰略。其中,牛結節性皮膚病等疫苗產品正是該多元化戰略的環節之一。2022年,申聯生物投入研發費用較2021年增加409萬元,研發投入占比小幅提升1.42個百分點至20.56%。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申聯生物的研發人員待遇并未隨著公司研發投入的增加而增加。數據顯示,申聯生物2022年研發人數比2021年減少2人至67人,占總人數比例由23.23%下降至18.36%,薪酬合計由2017.21萬元下降至1615.97萬元,平均薪酬由29.23萬元下降至24.12萬元。
這一情況,或許與其不容樂觀的業績表現息息相關。2022年,申聯生物實現營收3.29億元,同比下降8.32%;歸母凈利潤6109.82萬元,同比下降44.56%。且不樂觀情況延續至2023年。公司2023年一季報顯示,實現營收8185.18萬元,同比下降8.08%;歸母凈利潤1586.76萬元,同比下降33.69%。
針對牛結節性皮膚病疫苗的上市對公司經營業績帶來的影響等問題,申聯生物表示,目前暫無法精準評估其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規模。
“該產品可以利用公司現有相關疫苗生產線組織生產,可以有效提升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將對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市場競爭力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但是對具體經營業績產生的貢獻還無法精確確定。”董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