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經緯8月5日電 (王玉玲)日前,由中國政法大學文化娛樂法治研究中心主辦的“直播打賞的性質與規范”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傳媒大學產業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文化(行情000802,診股)娛樂法學會副會長李丹林表示,在網絡直播中,內容的提供和表達,“真”是基礎,“善”是核心,“美”是一種質地,也就是說真善美的結合,構成了網絡直播產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靈魂。
網絡直播是文化產業領域里的一種新業態,它應該如何高質量發展?李丹林認為,真善美是讓文化產業發展的靈魂。她以抖音上東方甄選主播董宇輝的直播帶貨為例進行了分析,董宇輝雖然是在賣貨,但是他直播表達的不僅僅是商品信息,還有散文般優美的語言,詩一樣的語言,給人以有意義的啟迪和美感,帶來美好的體驗。
李丹林表示,僅從法律的角度去看網絡直播是不是合法,僅僅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行業能不能很好地發展,其實跟大家真善美的意識、內容質量以及服務表現體現,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打賞出了個別問題,就把它關掉,那肯定是不可以的。
李丹林認為,直播行業的個別亂象會影響產業的發展。她表示,“對于規范直播打賞,我們應該有協同性思維。首先,我們通過立法、行業準則、平臺規則來進行規范,當然在設計法律行業政策、平臺規則時,要基于是否真實,是否侵害他人權益的理念,同時還要考慮真與善,利用“美”的意識去引導直播傳達更多美好。
李丹林也提到,直播內容應該提倡包容寬容,尊重多元,但是對于部分低俗惡俗庸俗的內容,應該給予一定程度的限制。
李丹林認為,打賞規則的設計,要依靠“真”的支柱,呈現“善”的核心,體現對人的切實關心與尊重,“美”是高質量的呈現,真善美是網絡直播等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靈魂。(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