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焦點財經訊深度調整中的房地產行業,運行邏輯已發生根本改變。“高杠桿、高周轉、高增長”的舊格局和舊模式難以為繼,探索建立新的發展模式迫在眉睫。
8月8日至11日,2022年博鰲房地產論壇如約而至。這場以“創造未來 尋求破解之道”為主題的行業盛會,匯聚了來自房地產業、金融業、地產上下游各業態的商業精英和專家學者,以期共同明辨行業更加清晰的未來!
社科院大學城鄉建設經濟系教授陳淮做了題為《房地產周期與未來》的演講。
談及預售制,陳淮認為,預售還是現房銷售制并無根本性的差別,差別只是預售過程中的風險是配置在哪一個主體頭上的。“預售制的不合理在于它把將來的房子供求關系變化,能不能賣掉,就是現在你認購了不能后悔了,你都交了錢了,以及未來的變化,貸款利率高低漲跌的變化,以及開放上能不能按時交房等等,全都集中在購房人一個人頭上了。”
陳淮認為,有風險不怕,這些風險本來就是客觀存在的,有無數完善的制度都不能避免,當把信用參與經濟活動中來的時候風險就同樣程度參與到經濟活動當中來了,這就是經濟學的語言。有風險不怕,就怕把風險過渡集中在某一個局部,每個人擔一點這個氣球是破不了的,氣球吹大就把氣球薄厚不一樣。
另外他認為還有一個教訓,間接融資轉化為直接融資。陳淮指出,房地產企業負債運營是天經地義的,所以他們成了爛尾,所以債務量大,就是因為負債運營率太高,古今中外房子這種東西是沒有不負債的。它本來就是人的信用資源。
陳淮表示,房子具有有用性,除了有用性之外不可能剝奪收租或者是價值增值的好處,最重要的價值屬性,不管它出租不出租,價格漲還是跌,它具有資產信用的屬性,誰能剝奪?我們造就的現代化絕不是讓14億人都成為一無所有的無產者,而是越來越多的勞動者,越來越多的社會群眾成為有產一族,是通過鼓勵支持保護老百姓擁有房子為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