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2日電 (薛宇飛)8月31日-9月5日,由中國商務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在北京舉行。2日上午,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機遇之城2022》(下稱報告)通過觀察中國主要的47座城市后認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成都、寧波、蘇州、武漢、香港、重慶、長沙、鄭州依次排在觀察名單的第1-14名,發展潛力較大。
【資料圖】
會上,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合伙人金軍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稱,從諸多指標的表現看,新一線城市在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表現突出,新一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的差距正在縮小,可以預見,中國未來的一線城市將不止4個,還會涌現更多世界級城市。
一線城市將不止4個
《機遇之城》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合作出版的對中國城市進行全方位跟蹤觀察的研究報告,自2014年以來,已經連續發布9期。該報告的調研方法采用普華永道城市評估工具對選定的城市進行觀察。
該報告觀察城市范圍為47座,覆蓋了中國多個主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報告觀察結果排在前四位的依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四個城市。其后十位依次是:杭州、南京、成都、寧波、蘇州、武漢、香港、重慶、長沙、鄭州。寧波是首次進入前十的城市,發展勢頭強勁。
分指標看,“智力資本”排名前五的城市是北京、廣州、武漢、上海、南京;“技術與創新”排名前五的是深圳、廣州、北京、上海、杭州;“區域重要城市”排名前五的是上海、廣州、重慶、北京、深圳和成都(并列第五);“城市韌性”排名前五的是香港、北京、上海、天津、深圳;“交通和城市規劃”排名前五的是南京、廈門(并列第一)、蘇州、成都、寧波;“可持續發展”排名前五的是寧波、東莞、上海、深圳、蘇州;“文化與生活”排名前五的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經濟影響力”排名前五的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成本優勢”排名前五的是呼和浩特、唐山、保定、太原、石家莊;“宜商環境”排名前五的是深圳、上海、蘇州、北京、杭州。
金軍指出,目前,一線城市與新一線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而且縮小幅度非常明顯,“五年前,新一線城市與一線城市還有很大差距,但目前看,這些差距越來越小。這種趨勢表明,中國未來將來會誕生出更多世界級的城市。”
新一線城市在一些指標上表現突出。他對中新經緯稱,一是城市規劃方面,新一線城市會建設運營效率更高的城市;二是可持續發展,越大的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越難,對于新一線城市來說,它們會去打造一些新區域或新城,并在規劃上對可持續發展進行考量;三是,大灣區、中部、南部的城市對宜商宜居的環境打造上很重視,也做得比較好。他判斷:“中國未來的一線城市不會只有4個,還會有更多。”
金軍總結了影響城市發展的幾個關鍵因素。一是技術創新能力,城市想要發展,就要有不斷創新的能力;二是智力資本,就是城市的人才培養基礎;三是運營效率,當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如何形成高效的運行效率、能快速應對突發情況,顯得非常重要;四是服務能力,對居民、企業等相關各方的綜合服務能力,讓市民有舒適、高效的生活,給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北方城市的機會在哪?
從上述14個城市可以看出,除了北京、鄭州外,其余12個城市都是南方城市。
金軍稱,南北方經濟發展勢頭出現差異,并不意味著北方城市沒有機會。“對北方城市來說,一是要做好技術創新,讓技術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基礎;二是做好人才培養,并吸引人才回流。北方過去培養了很多人才,但因為產業原因,他們選擇外流,如果有更好的機制讓人才回流,則會是北方城市的機會。”
同時,北方在某些方面仍保持優勢。在該報告選取的10個觀察維度中的“成本優勢”維度上,呼和浩特、唐山、保定、太原、石家莊5個城市排在第1-5位,說明這些城市的成本更優。金軍稱,過去大家會認為,西北地區的成本很低,但現在看,華北地區更具優勢,這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華北地區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在一些細分產業上發力。
目前,城市群的建設愈發重要,在中國諸多的城市群里,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是發展較好的區域。報告指出,綜合觀察結果來看,區域中心城市逐步呈現不同發展特點,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呈現多個城市人口規模相當、發展相對均衡的多中心特點,其它地區則是省會城市呈現明顯的“虹吸”模式,在人才吸引政策下部分省會城市吸引人才回流的同時,也吸引了省內人才快速向省會城市集中。
金軍稱,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不可能承載所有產業,需要做好產業外溢與產業協同,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就比較明顯。在未來,其他新的城市群可以做好借鑒。
他還認為,在產業上,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特點是市場化產業分工做得比較好,“比如蘇錫常區域,乍一看它們都是電子制造,但細分的話,蘇州做的是高端制造,無錫和常州分別做其他的,這種分工沒有形成互相競爭,反而是打通了產業鏈,形成差異化發展。華北地區的城市可能在發展高端制造方面存在不足,但由于具備成本優勢,可在具體的細分賽道進行布局。”(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薛宇飛: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