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經緯9月14日電 工業和信息化部14日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七場。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周健表示,將繼續加強易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生產供應保障,拓寬藥品信息監測渠道。
有記者提問,近年來,個別藥品短缺受到社會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藥品生產供應?下一步有何考慮?
周健提到,一是建立“短缺藥品生產供應監測預警平臺”。會同衛生健康委、醫保局、藥監局印發《關于加強短缺藥品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選藥品生產儲備監測工作的通知》,動態掌握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國家集中采購中選藥品生產供應和庫存情況,加強預警分析,保障藥品穩定供應。截至目前,監測已覆蓋57種易短缺藥品577家企業,國家集中采購中選藥品前六批338家中選企業250個品種,從生產端監測藥品短缺或潛在短缺風險。
二是組織開展小品種藥(短缺藥)集中生產基地建設。組織上下游企業成立藥品供應保障聯合體,會同相關部門認定6個聯合體為小品種藥(短缺藥)集中生產基地建設單位,保障了100種小品種藥的穩定生產供應。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科研單位、原料藥生產企業建立罕見病藥產業化公共服務平臺和罕見病藥“產學研”合作平臺,將罕見病藥納入小品種藥、短缺藥供應保障管理,推動罕見病藥持續穩定生產。
三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常態短缺藥品儲備。2021年我們會同相關部門對國家醫藥儲備管理辦法進行修訂,進一步健全了中央與地方分級負責、互補聯動、運轉高效的國家醫藥儲備體系,完善了包括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在內的儲備制度。在應急保障的基礎上,推動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常態短缺藥品儲備,目前已有18個省份將短缺藥品納入儲備目錄,充分發揮國家醫藥儲備功能,提升藥品供應保障能力。
周健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易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生產供應保障,拓寬藥品信息監測渠道,推動實現藥品生產端與使用端信息共享、精準對接。調動企業生產積極性,支持發展藥品供應保障聯合體,深化供應鏈協作,推動重點品種原料藥與制劑一體化發展,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作出新的貢獻。(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