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14日電 (宋亞芬)由于美國通脹數據回落不及預期,市場預期美聯儲貨幣政策或繼續大幅收緊,美股三大指數9月13日經歷2020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
市場情緒受暴擊
美國勞工部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8.3%,高于市場預期的8.1%。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于該數據,植信投資研究院研究員董澄溪對中新經緯表示:“考慮到能源價格較上月下跌了5%,美國CPI的降溫速度仍較為緩慢。”
美國通脹數據公布后,美股全線暴跌。道指狂瀉1200點,收跌3.94%,報31104.97點,標普500指數跌4.32%,兩大指數均創2020年6月中旬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納指下泄600點,收跌5.16%,創2020年3月中旬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為何市場反應如此激烈?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本次CPI住宅分項大幅上漲,而住宅價格往往具有較強的剛性,歷史上環比極少出現負值,因此將對后續CPI數據產生深遠影響,這意味著通脹回落將比預期更緩慢;其二,9月22日將迎來美聯儲議息會議,此前市場對是否加息75基點仍存在“僥幸心理”,但本次數據無疑明確了至少會加75基點,并且對后續較長時間的加息預期都有所修正。
英大證券李大霄也持類似觀點。“美股暴跌源自于美國8月CPI高于市場預期,造成市場對美聯儲暴力加息應對通脹的恐慌,股市、債市、匯市、虛擬貨幣和貴金屬五大市場全線大跳水。這對全球股市壓力山大。”
數據顯示,截至13日收盤,歐股全線下跌,德國DAX指數跌1.59%,法國CAC40指數跌1.39%,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17%。
9月14日,亞太股市開盤全線走低。日經225指數低開,截至收盤跌2.78%;韓國KOSPI指數9月14日收盤下跌1.56%。香港恒指指數低開2.04%再度失守19000點。
A股三大指數開盤均跌超1%。截至收盤,滬指跌0.79%,深成指跌1.25%,創業板指跌1.84%。
中國市場韌性仍然存在
如果美聯儲9月份再次加息75基點,對后續全球資本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會帶來哪些影響?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美國聯邦基準利率若抬升到3%以上,無疑對美國經濟增長會形成比較明顯的影響,造成經濟增速下滑,陷入滯脹及通貨膨脹的狀態。通脹無牛市,也意味著美股2022年的表現不會太好。
不過,李大霄認為,市場情況或許并沒有那么糟糕。“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并沒有達到6月14日的高點。美元指數日內高位也沒有突破9月6日的高點,黃金價格沒有創近段新低。雖然美國的通脹水平仍然高企,但是大宗商品的確定回落,為后續股市發展指明了方向。”
于A股而言,李大霄表示,無需恐慌。“中國的通脹控制良好,而且中國經濟周期與美國并不同步,貨幣政策相對寬松,財政政策相對積極,政策空間巨大,政策工具箱豐富,這給未來的中國股票市場提供了堅強的支持,A股市場的韌性特質仍然存在。A股跌幅有望相對偏小,建議淡定應對。”李大霄說。
楊德龍也強調,當前中國通脹水平不高,一直控制在3%以內的良性通脹水平,這為中國貨幣政策保持獨立性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而A股14日的表現也說明,相比美股,A股還是比較抗跌的。
中航基金首席投資官鄧海清指出,當前決定中國股市趨勢的仍然是國內的基本面。在政策焦點聚焦穩增長的當下,經濟9月大概率將邁向真正的春天,因此堅定看好中國A股,當前更看好大盤股的修復機會。(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原創,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