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局與道——2022年第五屆致同論壇暨成都企業新機遇論壇”在成都舉辦。該論壇由致同中國主辦、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為支持單位。論壇攜手行業專家、資深學者與企業代表,共同就中國經濟形勢與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企業高質量發展、成都資本市場新機遇等話題進行深入研討,助力成都企業把握產融結合新機遇、捕捉金融活水新動能。
致同首席合伙人李惠琦在致辭中表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以金融活水滋養實體經濟、推進產融結合,已經成為培育新型業態和新興產業、促進地方產業轉型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2022年,成都資本市場捷報頻傳,新增上市公司創歷史紀錄,企業的融資機遇逐漸顯現。不過,融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形式也非常多樣,企業需提前確定好每一輪的戰略規劃,做到‘以需定投’或‘以投定融’,才能實現長遠的發展。”
多重因素的沖擊之下,國內企業未來如何發展是當下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特邀副會長、國企改革智庫理事長、國務院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建議,企業要將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創新激勵機制和創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以吸引優秀人才,提升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企業還須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打造數字化企業,培育新的競爭力,并通過增強籌集資金的能力和水平,為創新研發和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四川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秘書長劉健,則對注冊會計師行業未來的發展路徑進行了闡述。劉健表示:“我們應認識到,行業仍然面臨很多挑戰,未來協會將進一步優化執業環境能力、加強一體化管理、完善職業保險制度等,促進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更好地服務川渝經濟建設。”
對于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與產業生態圈建設新路徑,中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魏于全分享了自己的洞察。他表示,中國的生物醫藥醫療行業正在蓬勃發展,投資機會很大,尤其是抗體、疫苗、基因治療等方面,都是資本關注的熱點。
雙碳時代,“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議題。清華大學教授潘偉以“‘雙碳’下材料產業的挑戰與機遇”為主題進行了演講。他認為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企業生產綠色低碳產品,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推進清潔生產與煤炭低碳化利用,并通過植樹造林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打造綠色碳中和城市。
2022年,是成都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致同論壇現場還就如何加快產融合作步伐、打開成都企業高質量發展新思路進行圓桌討論。
企業、尤其“專精特新”企業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亟需高端人才力量支持。成都作為創業都城,是全國人才吸引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四川東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安斌表示,企業選擇入駐成都,人才是決定因素之一。成都每年人口凈流入量非常高,年輕的優秀人才也希望能到這樣優秀的城市工作,良性的土壤和人才已逐步形成良性循環,對企業未來發展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