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間,(688271.SH)發布上市以來首份年報及2023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
(相關資料圖)
數據顯示,聯影醫療2022年營收、凈利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總收入92.38億元,同比增長27.36%,歸母凈利潤16.56億元,同比增長16.86%。
2023年一季度,聯影醫療營收22.13億元,同比增長33.42%,歸母凈利潤3.30億元,同比增長7.68%。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源:財報及招股書
在向市場交出的“首份答卷”中,不乏經營亮點,一方面,其維保服務收入增速及占比提升較多,另一方面,公司海外戰略穩步落地,并逐漸兌現至財務數據上。
與此同時,繼續修煉“內功”,不惜重金投入研發。對此,公司管理層表示,未來還會堅定投入,因為研發要足夠深入和寬泛,才能不斷推出新產品與國際巨頭競爭。
4年賣出設備量翻近兩倍,收入結構再優化
旗下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是醫學影像診斷設備及放射治療設備銷售、維修服務提供及軟件。
設備銷售收入是聯影醫療的業績支柱,2022年收入81.97億元,同比增長23.76%,占總收入比重為88.74%。在2018年、2020年和2021年,這一業務板塊的收入占比均在92%以上。
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計向市場推出90多款產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統(MR)、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X射線成像系統(XR)、分子影像系統(PET/CT、PET/MR)、醫用直線加速器系統(RT)以及生命科學儀器。
期內,前述五大產品線均保持雙位數增長,其中MI、MR及RT業務線的同比增速均超30%。根據此前招股書,高端MI分子影像成像系統產品毛利率最高,2018年至2021年均在62%以上。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源:財報
MI可顯示組織水平、細胞和亞細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體狀態下分子水平變化,主要應用于探索癌癥、帕金森綜合征等疾病的發生、 發展和轉歸。
是國內少數取得 PET/CT 產品注冊并實現整機量產的企業, PET/CT 產品已多年實現中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另外,在中國PET/MR市場中,與西門子醫療和GE醫療同賽道競爭。按照2022年國內新增市場金額統計,的PET/MR產品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
在2022年,總共賣出了100臺MI產品,上年末這一數據為80臺。綜合來看,五大產品線累計出售3431臺設備,有數據可查的2018年為出售1264臺,4年間增長了171.44%。這為的維修服務帶來增長基礎。
2022年,其維修服務收入同比增長70.44%至7.49億元,總收入占比提升1.96個百分點至8.11%。公司在財報中指出,該業務板塊的增長主要系裝機量不斷累加使得服務收入呈高速增長趨勢。
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醫學影像設備領域,并稱為“GPS”的醫療器械三巨頭GE醫療、西門子、飛利浦是市場的壟斷者,在銷售設備之外,維保服務是其重要的收入項,占比在40%至50%。是經過市場驗證的“牢固”收入結構,聯影醫療正在向此靠攏。
高質量的維保服務不僅能直接帶來收入,還會成為設備銷售的加分項,從而影響所有系列產品的收入。
全球化戰略持續兌現,海外同比增長111%
去年8月,聯影醫療正式登陸科創板,彼時,公司在招股書中提到,“發行募集資金將進一步支持公司未來發展的規模化和全球化”,這一目標正在兌現。
2022年,境外收入10.78億元,同比增長110.83%,總收入占比提升4.52個百分點至11.67%。2019年至今,境外收入增速均保持了三位數增長。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源:財報及招股書
根據年報,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美國、日本、波蘭、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南非、摩洛哥、馬來西亞等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建立銷售網絡,公司產品已進駐美國、日本、韓國、 新西蘭、意大利、印度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美國市場,的PET/CT、PET/MR等高端產品先后進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學創新中心、鹽湖城猶他大學Huntsman癌癥研究中心等臨床與科研機構。
在歐洲市場,公司產品已進駐意大利、芬蘭、希臘、波蘭、羅馬尼亞、克羅地亞、波黑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PET/CT等設備已進駐意大利頂尖腫瘤治療中心圣心堂卡拉布里亞醫院。
在印度市場,的MR、CT和PET/CT產品的新增臺數市場占有率在2021、2022排名前列,高端設備進駐Medicover Hospitals、Mahajan Imaging等機構。
在中東區域,公司 阿聯酋頂級私立醫院 American Hospital Dubai,沙特阿拉伯五大醫療供應商之一Cigalah集團 以及I-ONE Nuclear Medicine & Oncology Center戰略攜手,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數字PET/MR、 低劑量PET成像、小病灶早期檢測和新示蹤劑的臨床應用和教育價值。
拉美區域,公司全線產品覆蓋阿根廷、哥倫比亞、秘魯等國家臨床機構,進一步助力當地醫療機構的疾病預防和診斷檢測能力建設。
對于國際市場,采用“一核多翼”的場策略,分為三個階段。
前期是以高端設備破冰重點市場的關鍵國家,并建設本土化團隊,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中期,將加強各區域中心建設投入,并與當地醫生、醫院的“產學研醫”合作,加速區域中心能力建設和市場拓展力度,實現區域內重點市場全線產品覆蓋;后期,確保各區域中心的子公司和分支機構在區域市場內的獨立運營,即本土化銷售網絡及售后團隊的成熟部署。
不過,也在年報中指出了海外業務的經營風險,包括政策和審批、市場競爭、境外銷售渠道拓展三部分。
截至2022年末,聯影醫療通過14家境外子公司搭建了境外團隊。
靠研發“做大做強”,10款產品獲NMPA注冊
透過這份新交出來的“答卷”,強研發的標簽再度加固。
2023年一季度,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長83.06%至4.12億元,費用率高達18.64%,這也是導致公司當季凈利潤增速放緩的原因之一。公司稱主要系加大研發投入,研發人員增加,人力成本增長所致。在財報發布后的交流會上,管理層也表示,未來會優化研發費用管理比例。
而在2022年年報中,聯影醫療的研發費用已經上浮,增速34.90%,為近4年來年度最高。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源:財報及招股書
在研發費用細分項目中,漲幅最大的莫過于職工薪酬,從2021年6.76億元漲至2022年的9.29億元,這主要是因為研發人員大幅擴增。
截至報告期末,研發人員數量為3088人,比上年末增加了941人,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從39.19%提升至42.49%,薪酬合計10.57億元,增長了31.31%。
堅持高研發投入,是的科研底色。
2018年至2022年,其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7.1%、19.42%、13.12%、13.35%、14.14%,這高于A股醫療板塊最不吝于研發投入的(300760.SZ)。同期,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9.21%、8.85%、8.89%、9.99%、9.62%。
目前,建立了垂直化研發體系、平臺化研發模式、前沿創新策略,并擁有全球研發人才儲備。舉例來說,公司在上海、美國休斯敦均設立了未來實驗室,以布局前瞻性研究,把握行業轉型發展的新機遇,為公司研發創新提供技術儲備。
以強研發為基石,2022年公司有10款產品獲得國內NMPA注冊,其中就包括行業首款人體全身磁共振uMR Jupiter 5T,產品攻克了超高場磁共振核心部件及核心技術難題,實現超高場全身臨床成像。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39款產品獲得歐盟CE認證,可銷往60余個國家和地區;37款產品通過FDA認證,獲準在美國銷售,銷售網絡覆蓋全球主要發達市場及新興市場。此外,報告期內,公司在27個國家和地區新獲當地產品注冊,涉及42款產品。
在2023年公司經營計劃中,聯影醫療表示,將繼續加大技術開發和自主創新力度,在現有研發部門的基礎上,加大研發投入,購置研發設備、擴大研發團隊,不斷推進MR、CT、XR、MI、RT、US等領域新技術的布局開發,實現前沿技術快速轉化應用,并通過專利保護增強公司的技術壁壘。
另外,公司也將持續重視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技術的研發攻關,進一步提升公司各系列產品的自研比例。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