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許予朋
5月22日,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第五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自去年8月以來連續9個月維持不變。
考慮到LPR由MLF操作利率與銀行加點組成,5月15日公布的新一期MLF利率維持在2.75%不變,這已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本月LPR的走向。
今年以來,銀行凈息差持續承壓,對銀行壓縮LPR加點形成掣肘。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受年初以來人民銀行提出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居民房貸利率持續下調等因素影響,2023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凈息差降至1.74%,較上季度末大幅下行0.17個百分點,降幅相當于2022年全年水平。
“由此,盡管近期銀行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等市場利率下行較快,一些銀行也在下調存款利率,但仍難以抵消凈息差大幅收窄帶來的壓力,當前階段報價行壓縮LPR加點的動力不足。”王青表示。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也指出,雖然近期銀行繼續降低包括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在內的多個存款品種利率,但銀行保持息差穩定的壓力仍然較大,因此銀行減少LPR加點的動力不足。
從4月宏觀經濟數據表現情況來看,盡管經濟復蘇仍面臨一定壓力,但專家認為當前通過下調LPR報價以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融資需求的必要性并不大。在王青看來,4月制造業PMI指數降至收縮區間,但服務業景氣水平繼續保持高位,經濟整體上延續復蘇過程。與此同時,4月信貸投放環比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這是一季度信貸集中靠前發力后的正常節奏調整,并非市場主體融資需求削弱所致。此外,年初以來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變化,4月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雖然環比回落,但同比漲幅顯著擴大,樓市是否回暖還待進一步觀察。因此,當前下調LPR的迫切性并不高。
董希淼認為,雖然銀行仍將繼續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但融資成本下降的空間不大。下一步,應高度關注有效融資需求不足等問題,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靈活性,繼續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進一步激發有效融資需求,推動宏觀經濟持續恢復。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后續觸發降息的重要因素,仍在于經濟和融資修復的可持續性。若消費復蘇的斜率不及預期、房地產鏈條持續難以實現良性循環、長期投資動能疲軟、民間投資繼續回落,以及居民部門信貸回暖再現反復等,年內或不排除仍存在小幅降息的可能。但LPR的繼續調降,將主要取決于銀行息差表現情況。除依賴于政策利率的下調外,最主要的還是要與負債端改善相匹配,以保證銀行凈息差維持在相對平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