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元亨11月1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022年10月29日接受81家機構單位調研,機構類型為保險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機構、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機構。
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問:如何看待期間費用率的變化?
(相關資料圖)
答: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率4.97%,與上年度同期4.93%相近,但比半年度費用率5.06%有所下降,今年來公司加大海外運營團隊建設、參展交流、國際人才引進,海外業務拓展取得積極效果;管理費用率11.08%,較上年度同期13.29%下降了2.21個百分點,下降幅度較半年度有擴大,這充分說明公司上市后推行的管理變革已經出現積極效益,這些管理變革聚焦公司經營目標,提效、降本、控費,鼓勵和推動員工多技能多工種的培訓,培養一人多崗技術工程師,能有效提升效能。預計隨著公司體系化、信息化、標準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得到不斷提升,通過整合廠區,集約化管理,可以進一步減少管理成本、運輸成本、差旅成本等,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出,后續管理費用率還會有較大下降空間。研發費用率10.83%,與上年度同期11.69%有所下降,仍保持行業較高水平;研發費用3.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4.08%,公司會繼續保持研發的高投入,以加強和保持前瞻性研發的技術領先優勢,縱深發展公司工藝技術。
問:新增訂單利潤率水平?展望未來能達到的高度。
答:今年新簽訂單毛利率在公司要拓展的新機型方面做了戰略性調整,為保持并提升毛利率水平,公司在BOM成本控制上加大力度。過去公司會在每個部門有財務BP做成本管控;現在在每個項目都有項目會計,深入到一線逐步核實。除此以外,公司凈利率方面,利元亨今年對期間費用做了大量工作,疫情管控之下,各地區各部門正在加快推動物流運輸的正常化,公司售后服務團隊也實現常態化出差,設備驗收效率提升;后續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合理,公司在訂單的方案技術的迭代和人員技術的嫻熟,物料集合采買以及自有強大機加能力的支撐,未來毛利率能夠保持在較高的合理水平。
問: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比較大,請問公司壞賬計提政策如何?對于存貨跌價或者虧損訂單未來還會這么多嗎?
答:信用減值損失主要是公司業務規模增大,當季度確認的營收較多,期末應收賬款增加,按會計政策計提壞賬準備所致。目前公司的壞賬計提政策比較嚴,一年內的計提5%,1-2年的計提20%,2-3年的計提50%,3年以上計提100%。公司客戶基本上為行業知名客戶,信用良好,不存在實質性損失風險。信用減值損失會根據未來回款情況陸續轉回增加利潤。資產減值損失全部來自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主要是公司對于部分客戶的戰略性訂單給予讓利,金額有限且不具有持續性,總體可控。
問:今年人員和產能匹配度及今明年產能和人員規劃?
答:利元亨原則一是做組織有序擴張、有質量的擴張。第二原則是圍繞專人多崗布局。利元亨人員需求都是基于公司業務發展需要來匹配規劃。受當前疫情大環境的影響,增強自身零部件供應能力和縮短產品交付后的調試時間是利元亨當前正在部署的,所以在今年的人員規劃上,程序設計、機床操作和安裝調試方面的人才有所增加,尤其是程序工程師、前端的研發工程師等。基于公司擁有完善的培養體系及多技能工種的培訓計劃,當前公司人員增速符合產能增加,產值增加比例也高于人員增長的比例,總體而言,未來人員的增長幅度會趨向平穩,人均產值、效能均會逐步提升。
問:鋰電行業明年是否會產能過剩,如何應對未來風險?
答:客戶群體近年來一直定位TOP10客戶,大部分訂單來自于TOP10。公司已經關注到2023-2025年低端產能過剩,部分企業會存在風險,但利元亨主要重心放在大客戶策略。當前風險把控有效。公司未來還是會繼續深耕智能制造領域,當然也會不斷延展產業鏈,消費鋰電、動力鋰電、氫能、儲能、光伏等領域未來都會涉足,以整線、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為主。技術研發向平臺型發展,追求高速、高精、高集成。
問:海外業務拓展情況?
答:海外布局做的好主要因為團隊的專業性和本地化。公司的海外團隊跟歐洲本土新能源機構也有合作,在研發端有很強的粘性。海外的布局也做了很完善的規劃框架,在波蘭收購了一家設備制造企業。公司現在已經具備了在歐洲本土、美國本土當地機加的能力。海外客戶整體質量比較高,訂單的毛利率比較好。海外會是2022年及以后年度的重要業務增長點,規劃會占30%。
問:公司現在訂單情況,鋰電訂單中各段設備的占比情況?客戶簽單占比情況?
答:公司業務發展較好,訂單增長比較快,主要客戶包括蜂巢、比亞迪(002594)、ATL、國軒、欣旺達(300207)、三星、CATL、楚能新能源、遠景動力、清陶、天能、小鵬等。機型包括核心專機如涂布機、疊片機、焊接機、模切機、封裝機、貼膜/涂膠機、化成分容機、外觀檢測機等,以及電池組裝線、電芯裝配線、長電芯線、檢測線、物流倉儲線等整線設備,整線設備占比約67%。
問:公司在光伏領域的拓展情況,具體應用在哪個方面?
答:公司光伏領域裝備目前主要以自動化為主,如太陽能單晶硅機加自動化產線,電池片制造自動化產線,組件自動化生產線等,另在激光專機,HJT和鈣鈦礦等工藝設備方面有做重要布局,部分機型已在客戶驗證中。
問:氫能板塊業務最新進展?
答:公司在氫能板塊已經實現了從膜電極,雙極板,端板組件等零部件的自動預處理產線和電堆自動化堆疊及檢測等整線裝備的交付。后續將在雙極板等零部件生產裝備方面擴展,穩扎穩打推進氫能領域各工藝段裝備;
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智能制造裝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鋰電池、汽車零部件、精密電子、安防等行業提供高端裝備和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主要產品為鋰電池制造設備、汽車零部件制造設備、其他領域制造設備。公司是國內鋰電池制造裝備行業領先企業之一,已與新能源科技、寧德時代(300750)、比亞迪、國軒高科(002074)、蜂巢能源、欣旺達等知名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積極布局海外業務,獲得包括北美、德國和韓國等國外一線客戶的鋰電設備訂單。
調研參與機構詳情如下:
參與單位名稱 | 參與單位類別 | 參與人員姓名 |
---|---|---|
東吳基金 | 基金公司 | -- |
中信建投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光大保德信基金 | 基金公司 | -- |
華夏基金 | 基金公司 | -- |
華安基 | 基金公司 | -- |
南方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博時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國壽安保基金 | 基金公司 | -- |
天治基金 | 基金公司 | -- |
紅土創新 | 基金公司 | -- |
賽碩基金 | 基金公司 | -- |
東吳自營 | 證券公司 | -- |
東吳證券 | 證券公司 | -- |
中信建投 | 證券公司 | -- |
中信建投自營 | 證券公司 | -- |
中信證券 | 證券公司 | -- |
中天國富證券 | 證券公司 | -- |
中泰證券 | 證券公司 | -- |
中金公司 | 證券公司 | -- |
中金證券 | 證券公司 | -- |
光大證券 | 證券公司 | -- |
華泰證券 | 證券公司 | -- |
華金證券 | 證券公司 | -- |
國信證券 | 證券公司 | -- |
國泰君安 | 證券公司 | -- |
國盛證券 | 證券公司 | -- |
國聯證券 | 證券公司 | -- |
國聯資管 | 證券公司 | -- |
天風證券 | 證券公司 | -- |
太平洋證券 | 證券公司 | -- |
安信證券 | 證券公司 | -- |
廣發證券 | 證券公司 | -- |
招商證券 | 證券公司 | -- |
民生證券 | 證券公司 | -- |
海通證券 | 證券公司 | -- |
瑞銀證券 | 證券公司 | -- |
申萬宏源 | 證券公司 | -- |
申銀萬國 | 證券公司 | -- |
西部證券 | 證券公司 | -- |
財通證券 | 證券公司 | -- |
銀河證券 | 證券公司 | -- |
長江證券 | 證券公司 | -- |
彤源投資 | 陽光私募機構 | -- |
惠正投資 | 陽光私募機構 | -- |
混沌投資 | 陽光私募機構 | -- |
鴻道投資 | 陽光私募機構 | -- |
前海人壽 | 保險公司 | -- |
華泰資管 | 保險公司 | -- |
合眾資產 | 保險公司 | -- |
國華人壽 | 保險公司 | -- |
天安財險 | 保險公司 | -- |
摩根士丹利 | 海外機構 | -- |
三亞鴻盛 | 其他 | -- |
東方睿石 | 其他 | -- |
中郵理財 | 其他 | -- |
利位投資 | 其他 | -- |
前海尚善資產 | 其他 | -- |
北合科技 | 其他 | -- |
和基投資 | 其他 | -- |
和諧匯一資產 | 其他 | -- |
四川量化思維投資有限公司 | 其他 | -- |
固禾資產 | 其他 | -- |
大家資管 | 其他 | -- |
天倚道投資 | 其他 | -- |
峰辰私募 | 其他 | -- |
廣銀理財 | 其他 | -- |
建信理財 | 其他 | -- |
摯盟資本 | 其他 | -- |
暖逸欣 | 其他 | -- |
正圓投資 | 其他 | -- |
民生理財 | 其他 | -- |
玄卜投資 | 其他 | -- |
瓴仁投資 | 其他 | -- |
睿郡興聚 | 其他 | -- |
磐厚動量 | 其他 | -- |
融脈資產 | 其他 | -- |
西部利得 | 其他 | -- |
進化論 | 其他 | -- |
長江資管 | 其他 | -- |
風和資本 | 其他 | -- |
鶴禧投資 | 其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