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動力電池產業方興未艾,仍舊處于火熱行情中,各大頭部廠商近期也動作頻頻。據媒體報道,溫州比亞迪(002594)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近期已開工,項目總投資65億元,規劃產能20吉瓦時;贛鋒鋰電華東基地動力電池項目正式簽約落戶蘇相合作區,項目規劃產能為5GWh新型鋰電池及10GWh動力電池系統;動力電池回收龍頭格林美(002340)近期也與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寧德時代(300750)、邦普簽署構建電池閉環回收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
同樣作為新能源板塊熱門個股,延安必康(002411.SZ)也有規劃即將落地。3月9日,公司召開2023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子公司投資年產35,000噸六氟磷酸鯉和10,000噸六氟磷酸鈉等產品擴建項目的議案》、《關于終止出售陜西必康制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部分資產及股權的議案》。
相關議案顯示,延安必康控股子公司江蘇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在現有的年產5000噸六氟磷酸鋰裝置的基礎上進行項目擴建,新增35000噸六氟磷酸鋰和10000噸六氟磷酸鈉的生產能力,以達到年產50000噸六氟磷酸鹽生產規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1年以來,鋰鹽價格一路上漲。其中,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漲幅超5.5倍。雖然近期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處于回調態勢,但仍處高位。興業期貨研報指出,2023年動力電池依然是鋰鹽消費的中流砥柱,預計裝機量867.8GWh,儲能電池有望成為第二增長曲線,預計裝機量189.0GWh,全球鋰電池合計裝機量1186.8GWh,對應鋰鹽消耗量98.6萬噸,同比增長37.9%。
鈉離子電池產業近期也因為性價比優勢而備受市場關注。浙商證券(601878)表示,鈉離子電池當前小試、中試電芯成本在0.8元-1元/Wh范圍內波動,預計產業鏈配套初步形成后,電芯成本有望下降到0.5元-0.6元/Wh,中長期將進一步下探至0.4元-0.5元/Wh,達到近30%的降本效應。目前鈉離子電池已規劃產能達到48GWh,疊加寧德時代、孚能科技等公司2023年明確的全面產業化規劃,鈉離子電池有望在2023年實現產能爆發。
資料顯示,延安必康旗下子公司江蘇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九九久科技”)本就在六氟磷酸鋰領域深耕十年有余,是國內頭部的六氟磷酸鋰生產廠商,與新宙邦(300037)、比亞迪、杉杉股份(600884)、珠海賽緯、香河昆侖等知名下游廠商均保持穩定合作關系。2022年上半年,延安必康新能源業務便實現營收13.44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00.77%,盈利能力強勁。在六氟磷酸鈉領域,公司也已有相應技術儲備,其公斤級樣品經國內多家科研單位測試,性能優異;經多家頭部鈉離子電池企業試用,用戶反饋良好。如今實行六氟磷酸鹽項目的擴產,延安必康在相關領域的優勢有望進一步擴大,牢牢占據業內領頭地位。
同時,延安必康已不滿足于單一六氟磷酸鹽業務,而是希望進一步完善自身的業務布局,深筑新能源護城河。
2月28日,延安必康公告稱已對全資子公司江蘇北度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江蘇北度新能源”)完成增資,江蘇北度新能源的注冊資本已由5億元變更為50億元,并完成了相關工商注冊登記手續。目前,江蘇北度新能源的經營范圍包括:碳酸鋰、丁基鋰、金屬鋰等各類鋰鹽;鋰離子電池及材料;動力電池充電站、充電樁、充電器;鋰離子電池電動車等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
除對江蘇北度新能源進行增資外,延安必康還計劃設立東莞北度新能源有限公司等1家子公司,陜西北度新能源有限公司與陜西北度智慧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等2家孫公司,同步推進鋰礦、動力電池、電機、共享電站、電池回收利用、儲能、新能源整車銷售等業務發展。
近日,九九久科技還收到了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財政廳、國家稅務總局江蘇省稅務局聯合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本次認定系九九久科技原證書有效期滿后進行的重新認定,意味著公司可以繼續享受國家關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即按1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這對于企業的后續研發進程及業績兌現而言均是一記重要利好。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發布的《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月度數據庫》統計顯示,2023年1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5.8萬輛,同比增長12%,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12.1%。相應的1月份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33.3GWh,同比增長20.7%。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仍將維持上行趨勢,延安必康此時選擇加大新能源產業布局,無疑能搶住先機,立于行業發展的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