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海老牌國資房企中華企業(600675)股份有限公司(600675.SH,簡稱“中華企業”)公告稱,擬定增募資不超過45億元,主要用于中企譽品·銀湖灣、中企云萃森林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中華企業認為,本次募集資金的投入將有效降低兩個項目的資金風險,保障項目交房周期,同時將為公司房地產開發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有助于保障項目的開發進度,防范項目風險等。發行完成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將有所下降。
【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拋出定增事項之余,中華企業還在加緊優化資產結構,出售部分資產的同時,亦積極參與上海本地土拍。
就定增進展、如何化解資產高負債率、未來土儲計劃等問題,《》記者向中華企業方面發送了采訪提綱。6月6日,中華企業方面回復記者稱:“如有相關進展,公司將會及時履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義務。”
定增募資不超45億元
根據公告,截至目前,中華企業的總股本為60.96億股,此次公司擬向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約18.29億股(含本數),即不超過此次向特定對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發行股票的定價基準日為發行期首日,發行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募集資金總額預計不超過45億元。
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擬用于中企譽品·銀湖灣、中企云萃森林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目前兩個項目均已開工,系普通商品房,且以剛需或改善型客群為主。
其中,中企譽品·銀湖灣項目位于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街道,項目占地面積14.51萬平方米,計劃投資總額為108.3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25億元,剩余部分由公司通過自有資金或其他方式解決。項目規劃可售住宅總套數為2193套,預計實現銷售額138.1億元,預計凈利潤16.38億元。
另一項目中企云萃森林則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三林鎮,項目占地面積5.35萬平方米,包含1179套住宅及約3300平方米的社區商業,計劃投資總額為114.12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6.5億元,剩余部分由公司通過自有資金或其他方式解決。項目預計實現銷售額(含稅)131.91億元,預計凈利潤24.34億元。
除上述兩個項目外,中華企業還擬將13.5億元募資金額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目的在于“滿足公司資金需求,降低公司財務風險,增強公司持續經營能力”。
“公司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具備必要性。”中華企業解釋說,本次發行是公司經營發展的需要,且銀行貸款等債務融資方式的融資額度相對有限、融資成本較高,因而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是適合公司現階段的融資方式。
不僅如此,“此次募集資金的投入將有效降低上述項目的資金風險,保障項目交房周期。同時,本次募集資金的投入將為公司房地產開發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有助于保障項目的開發進度,防范項目風險,促進公司房地產業務平穩健康發展,提升公司持續經營能力。”中華企業表示。
此外,根據中國證監會《關于進一步落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有關事項的通知》、《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 3 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相關規定,中華企業已經制定了利潤分配政策及未來股東回報規劃。
2023年整體收益情況較難預測
2022年11月2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措施”之后,多家上市涉房企業公告了增發事宜。據中指研究院統計,A股和港股合計已有37家上市房企發布股權融資信息。
不過,房企股權融資的進度較為緩慢。截至目前,僅有個別港股公司股權融資已經落地。在A股市場,5月29日,招商蛇口(001979)的定增并購事項獲深交所審核通過,成為A股房企首份獲交易所批準的定增方案。中華企業能否如愿,依然有待時間檢驗。
《》記者注意到,中華企業坦言,本次發行中,投資者面臨政策風險、業務與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其中,在財務風險方面,投資者或面臨資產負債率較高的風險以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波動的風險。
據悉,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及2023年3月末,中華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4.61%、68.59%、71.98%和73.46%。“處于較高水平且呈現升高趨勢,公司存在債務規模較大,資產負債率較高的風險。”年報提到。
而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波動的風險方面,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1—3月,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6.00億元、28.70億元、-14.56億元和-11.72億元。中華企業坦言:“若未來公司項目拓展和開發策略與銷售回籠情況之間無法形成較好的匹配,則公司或將面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波動較大的風險。”
一季度報告顯示,今年1—3月,中華企業營收為3.8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3.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0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26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1.72億元。而在此次定增預案公告中,中華企業更是直言,“由于公司業績受到宏觀經濟、行業周期以及業務發展狀況等多重因素影響,2023年公司整體收益情況較難預測。”
據公開報道,為加快資金回籠,優化資產結構,中華企業正加緊出售旗下資產。在2022年報中,中華企業強調,2023年,“對成長性差、收益率低、有安全隱患的低效資產加強處置力度”。
今年5月5日,中華企業發布公告稱,擬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公司下屬公司上海環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所持有申陽濱江75%的股權及相關債權。轉讓完成后,公司將不再持有申陽濱江的股權。
在此之前,2022年11月,中華企業子公司上海中星(集團)有限公司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上海春日置業有限公司50%股權及部分債權。同年12月23日,上海虹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5.20億元摘牌。在2022年報中,中華企業透露,就該筆交易,“年內收到轉讓款3.65億元”。
盤活旗下低效資產的同時,中華企業也在土地市場上獲得“新鮮血液”。4月21日,中華企業成功競得上海市閔行區莘莊社區MHP0-0201單元16A07A地塊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面積20930.10平米,土地成交總價為人民幣20.11億元。
據悉,上述地塊也是此輪上海土拍的“最熱地塊”,共有28家房企參與競拍。中華企業最終拿下地塊的溢價率為8.47%,成交樓面價超過48000元/平米。對于此次拿地,中華企業稱“符合公司戰略發展布局與整體經營需要,增加公司項目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