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文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牛智杰 李程
圖、視頻素材提供 / 英德市委宣傳部(除署名外)
視頻剪輯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魏琴 牛智杰 李程
海報設計 / 何曉晨
【編者按】仲夏時節,奇山秀水的水墨卷軸徐徐鋪開。想去一嘆 " 桂林山水 "?不妨去有著 " 廣東小桂林 " 美譽之稱的英西峰林走一遭。羊城晚報《大美嶺南》第 54 站走進清遠英德英西峰林,這里密集分布著上千座石灰巖山峰,溪澗、巖洞,古建筑點綴其間,是廣東省最長、最密集的峰林景區。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在英西林峰,自然的鬼斧神工同千百年人們的田園牧歌相融。
千峰競秀臨碧流,斜陽映水盡煙波。在廣東清遠英德,有一道山峰走廊,這里千座山峰矗立,其間河流溪澗穿行,農田竹林棋布,交織出奇山秀水、世外桃源的水墨卷軸——這就是英西峰林。
英西峰林位于英德九龍、黃花兩鎮間,上千座雄偉、峻峭的峰叢、峰林構成一道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峰林綿延 20 多公里,是廣東省最長、最密集的峰林,故有人稱其為 " 廣東小桂林 "。如果說,桂林山水是巨幅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的峰林山水畫,那么,英西峰林或許可算是令人賞心悅目的精致山水盆景。
在廣東 " 驢友 " 間,游英西峰林流傳有這么一條徒步路線,從黃花鎮小趙州橋出發,途中經過稻田、茶園返回黃花鎮,再經彭家祠到九龍鎮。走過這一段近 20 公里的路線,追尋嶺南自然田園生活的韻味。出發點小趙州橋,原名永豐古橋,據當地人說建于清朝初年。清晨來到橋邊,看到斑駁的石橋上長滿了青苔綠草,和橋下清波漾漾的小河相映。偶有村民牽牛經過,伴隨著噠噠的蹄聲和叮叮的牛鈴,小橋、流水和遠處的青峰融在了一起。站到橋上眺望遠方,看到村落中升騰起裊裊炊煙,同山間的薄霧、河面上煙波交融,千百年時光如煙漫過。走過橋,沿著鄉道慢慢淹沒在青山碧水和農田屋舍交織的景色里。阡陌縱橫、雞犬相聞,黃綠色的稻田以奇絕的峰林為背景,一排排的茶樹和竹子一起在演繹綠色的詩。峰林如黛,稻田似金,茶園稻陌,竹塢梅溪。行至彭家祠,一座面向西南,山傍臨河的古樸建筑映入眼簾,這是一座建在山上、崖邊的建筑。屋頭瓦片有些零落,見證了歲月的刀削斧鑿。站在祠堂上的平臺而望,在藍天白云之下,峰林銳利,水波清澈,顯得出奇地精美。傍晚時,水影夕陽微。山前碧波浮金,映照出一叢俊秀山影,峰林鍍上了一道金邊,金燦燦的夕陽閃耀著光芒,而后又徐徐落在峰林之間。水上竹筏漂蕩,漁夫撒網綻放出金色的網花。到九龍鎮,這里有著幾百畝荷塘,荷葉田田伴著青山綠水。在荷塘邊,清風徐來,在清香浮動中迷醉。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在英西林峰,自然的鬼斧神工同千百年人們的田園牧歌相融。山憑水勢多生氣,人與自然相應融。一步一景的英西峰林,不正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 " 世外桃源 "?來源 | 羊城晚報 · 羊城派責編 | 魏琴
校對 | 謝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