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8月29日晚間公告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493.84億元,同比增長38.21%;歸母凈利潤35.4億元,同比增長178.88%;基本每股收益1.63元,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80.47億元,公司總資產高達1171.7億元,同比增長了30.22個百分點。
2023 年上半年,天合光能的組件出貨量約 27GW,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公司累計組件出貨量超 150GW。
據統計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獲得的光伏組件收入為339.7億,占比69%。系統產品收入126.8億,占比26%。電站業務11.9億,占比2.41%。智能微網及多能系統取得收入4.5億。同時公司境內外的收入占比分別為52.39%和47.61%。
【資料圖】
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公司累計組件出貨量已超過 150GW,其中 210 組件出貨量超75GW。
天合光能基于全球客戶需求,全面推出了至尊 N 型全場景化解決方案,全系列包含至尊 N 型710W、至尊 N 型 620W 和至尊 N 型小金剛 450W 等產品,涵蓋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全場景,產品均基于先進的 210 產品技術平臺和 N 型 i-TOPCon 電池技術,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更高的發電量和更高的可靠性,持續降低度電成本。同時,公司還在行業內革新性地推出了矩形硅片電池產品“210R”,引領了全行業硅片電池矩形化的趨勢和潮流。
2023 年 7 月 7 日,天合光能聯合8 家企業倡議組件尺寸標準化,就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組件尺寸標準化達成了共識,為矩形硅片組件產業鏈降本和規模化發展賦能。同時天合光能也實質性推動大版型及小版型組件尺寸統一。
在大版型上,2021 年,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指導下,天合光能聯合行業企業已實現 210 組件整片60 片和 66 片等版型的尺寸標準化,本次倡議再次明確納入 210 系列組件尺寸。在小版型上,天合光能推出 1762*1134mm。
此外,2023 年上半年天合光能青海基地一期 20GW 單晶硅項目陸續投產,標志著公司“210+N 型”一體化主產業鏈的全面貫通,在引領行業向 N 型產業鏈轉型的同時,也為公司 N 型供應鏈的品質及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當前公司已在全球范圍內建設有多個光伏產品生產基地,其中國內主要生產基地包括江蘇宿遷、江蘇鹽城、江蘇淮安、江蘇常州、浙江義烏、青海西寧和內蒙古等地,海外主要生產基地包括越南和泰國基地,確保公司先進高效產品的充足供應。
當前光伏行業處于 P 型向 N 型技術升級迭代的關鍵時點,公司將加快先進高效電池組件及上游晶硅段產能建設,緊抓行業發展機遇,擴大市場份額,鞏固及提升市場領先地位。
產能制造端,光伏行業正走向 N型技術迭代的新階段,公司率先著手 N 型技術研發,始終走在技術創新前沿,2023 年 8 月,青海基地 N 型電池成功下線,成為行業率先實現 TOPCon 組件量產功率突破 700W 的組件制造商。同時,青海基地實現拉晶、切片、電池、組件的全面貫通,加速形成 N 型一體化產業布局。
報告期內,公司支架業務實現出貨 3.3GW,較去年實現突破性進展。上半年國內光伏系統業務市場開發環境復雜,公司積極探索新型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在西北區域參與國家第三批大基地項目,并取得青海省海南州 1GW 源網荷儲項目;在西南區域成功獲得 2GW 集中式項目開發資源,實現多維度突破。
分布式系統業務持續迭代戶用場景解決方案,開創性發布“富家光伏花園”,建立全鏈路業務矩陣;在工商業領域,推出全新天能瓦 3.0PRO 光伏屋面維護系統推動建筑能源轉型;同時積極布局數字化服務平臺,推動構建零碳生活、零碳生產一體化生態平臺,推動智慧能源產業的升級發展。
在產品研發方面,高效電池研發團隊繼續保持 N 型 i-TOPCon 電池產業化效率及良率的行業領先,最高量產效率提升至 25.8%;同步重點研究未來高效電池組件方向之一的 HJT 電池和組件技術,HJT 組件通過 IEC 全套可靠性測試。儲能方面,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引領行業發展,積極研究儲能電芯領先技術,已完成了市場主流 280Ah 電芯產品的開發,常溫循環壽命超過 12000 次70%SOH,并已投入量產;此外著眼于高功率、高能量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發,設計開發的高功率液冷儲能系統滿足在調頻、調峰的使用場景。支架方面,公司針對“光伏+水務”場景為客戶量身定制了“天合智能柔性系統解決方案”,跟蹤支架研發中心與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完成了 1P 和 2P 全系列跟蹤支架產品剛性模型測壓試驗,建立了行業首個跟蹤支架風壓系數時空分布原始數據庫,不斷增強產品可靠性。
公司穩步有序推進管理變革和組織變革,持續加強服務客戶的組織能力建設,建設端到端產業生態能力,保持對短中長期技術能力均衡投入,驅動平臺能力和數字化能力躍升,構建全面服務客戶需求的端到端組織能力。面向公司長期使命,公司全體員工保持奮斗意志,持續踐行公司核心價值觀,支撐公司經營業績保持高速增長,為客戶、股東、員工和相關利益方持續創造價值。
公司變革在以下三方面持續體現價值:
1)構建高效協同的組織能力,創建自我驅動的組織氛圍,形成持續熵減的組織生態;
2)建立以客戶為中心、業務與管理高效協同的經營管理體系,實現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大變革促進經營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以數字化打造高效的經營管理體系,創建數字化流程支撐公司跨越式發展;
3)提升經營業績指標,在營業收入、毛利率、凈利潤、現金流等各核心經營業績指標方面每年實現持續的大躍升和優化。
2023 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 26.78億元,同比增長 24.44%,占營業收入 5.42%,上半年新增專利申請 505 件,發明 212 件,有效發明專利持有量持續位居中國光伏行業領先地位。公司 2010 年至今已先后 25 次創造了太陽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
電池方面,報告期內公司 N 型電池技術先進性和經濟性的行業領先性進一步擴大,當前 N 型i-TOPCon 電池最高量產線平均效率已達到 25.8%,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此外公司對 HJT、XBC、鈣鈦礦疊層等各項電池技術也均有儲備。
組件方面,公司基于先進 210 技術平臺,以客戶為中心,價值為導向,創新性地升級開發出210R 矩形組件產品及 210+N 組件產品,實現進一步降本增效,打造多層次的至尊產品家族,全面滿足戶用屋頂、工商業分布式、山地、荒漠、水面以及大型地面電站的全場景需求。
儲能方面,通過垂直一體化戰略布局,推出涵蓋電芯、萬次循環液冷系統、智能管理系統等在內的全棧式儲能解決方案。
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投入建設一體化先進產能。2023 年上半年,天合光能青海基地一期 20GWN 型拉晶項目陸續投產,標志著公司向 N 型產業鏈上游的成功延伸。預計 2023 年底公司硅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可分別達到 50GW、75GW、95GW,其中 N 型 i-TOPCon 電池片產能將達到40GW。
公司一直在加速全球化布局,當前在海外設有 6 個全球及區域總部及 2 個生產制造基地,全球總雇員人數超過 3 萬人,員工來自于 65 個國家,服務于全球 160 個國際市場,實現市場全球化、制造全球化、資本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公司擁有國際化管理、研發團隊,是全球光伏行業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公司之一。隨著全球化布局的加深,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提升。
核心技術及其先進性以及報告期內的變化情況
公司立足電池及組件創新技術研發,一方面不斷將創新研發成果轉換為產品價值,另一方面著眼于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積極進行領先技術研究積累,為增強產品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奠定基礎。
(1)N 型 i-TOPCon 電池技術及產業化研究 N 型 i-TOPCon 電池技術及產業化研究:天合光能 N 型 i-TOPCon 電池具有創新性結構,采用N 型硅片為基底,其背面鈍接觸技術通過疊層薄膜結構設計,有效降低了金屬接觸區的復合,實現載流子高效傳輸,顯著提升了電池效率。天合光能 i-TOPCon 電池產品效率及良率實現行業領先,當前最高量產線電池平均效率已達到25.8%,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電池 LID(光致衰減)顯著低于P 型 PERC 技術電池,結合先進的氫處理技術,還獲得了較低的 LeTID(光熱致衰減)的特點。2023 年 5 月,公司面向全球發布新一代 N 型i-TOPCon 先進技術。通過選擇性發射極、背平
面微結構反射器、高摻雜低復合 TOPCon 結構等技術的應用,能夠顯著提升電池轉化效率。
(2)HJT 電池和組件技術
作為未來高效電池組件方向之一的 HJT 電池和組件技術,是公司目前的研究重點之一,2022年底建成了基于 210mm 大尺寸 HJT 高效電池實驗室,技術研發水平國內領先,HJT 組件通過IEC 全套可靠性測試。
(3)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電池
天合光能注重太陽電池前沿技術的研究,目前開發的鈣鈦礦/晶體硅疊層太陽電池,實驗室電池效率已超過 31%,實驗室技術研發水平處于國內行業前列。
(4)PERC 電池量產技術
公司持續開展創新研發,支持各 PERC 電池量產效率的持續提升和非硅成本的持續降低, P型 PERC 電池產業化效率行業領先,漿料單耗上半年降幅超過 10%。
(5)至尊組件量產技術
公司創新性地在先進 210 技術平臺多主柵(MBB)、高密度封裝技術、無損切割技術基礎上,
疊加 N 型 i-TOPCon 先進技術,正式推出 210 至尊 N 型組件產品,將210 平臺和 N 型技術兩者優勢累積,產品具有高功率、高效率、高雙面率、高可靠性、高發電量以及低度電成本的特點,基于新一代 N 型 i-TOPCon 先進技術的產業化,天合光能至尊 N 型 700W+組件實現量產,進一步提升發電量收益,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6)BIPV 產品技術
公司在 BIPV 技術領域持續做好技術儲備,包括市場洞察和技術產品規劃,在天能瓦新一代組件(雙玻,防積灰等),建材一體化斜屋頂組件都已經完成產品研發和量產推廣,在 BIPV 墻板組件、幕墻組件、彩色組件和柔性組件等建筑不同場景的產品開發和技術開發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且深度和建筑結構相融合,探索 BIPV 組件標準化之路,同時參與了多個實際建筑項目設計,積累豐富經驗。
(7)智能化跟蹤支架電控系統研發及產業化
開發基于數據學習的“自感知-自識別-自優化”的新一代智能跟蹤技術,深度研究基于支架電機驅動系統、電池管理系統健康狀態的診斷算法,全面升級支架監控平臺,重點開發“多角色權限管理系統”、“主從同步冗余技術” ,保障跟蹤支架系統長期高效安全穩定運行。
與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完成了 1P 和 2P 全系列跟蹤支架產品剛性模型測壓試驗,建立了行業首個跟蹤支架風壓系數時空分布原始數據庫,聯合開發了風振分析和等效靜力風荷載分析技術,具備了代替第三方風工程咨詢公司的自主風工程技術。Vanguard 2P 推出全新的電氣聯動多驅方案,解決了主流機械傳動桿系統安裝繁瑣和故障率高的行業痛點。原創性開發了自鎖和連接器等顛覆性跟蹤支架新技術,全新升級的 1P 新產品完成立項。
(8)儲能整體系統創新與電力電子開發
公司著眼于高功率、高能量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發,設計開發的高功率液冷儲能系統滿足
在調頻、調峰的使用場景,滿足在 1 小時內以最低電量配置要求輸出最大功率要求;此外,優化排布集裝箱內的設計,將標準的20 尺集裝箱在有限的體積內電池容量達到最大,面積密度爭取達到 339kWh/㎡。更好的滿足了發電側的儲能產品需求,降低了場站對土地使用面積的需求,有效的降低了系統集成的成本,提高了產品競爭力。
儲能電力電子團隊致力于開發高壓儲能變流器關鍵技術,提升新能源入網的穩定性,保證新型電力系統的電能質量。
(9)儲能電芯研發與產業化
公司積極研究儲能電芯領先技術,已完成了市場主流 280Ah 電芯產品的開發,常溫循環壽命超過 12000 次 70%SOH,并已投入量產。此外,完成耐受高溫環境的第一代正極、負極、電解液材料定制化開發,基于上述材料,提出了第一代高溫化學體系設計方案并完成驗證,可在 45 度環境下實現普通電芯常溫下的循環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