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師文靜
(相關資料圖)
在剛于濟南閉幕的第31屆書博會上,著名作家肖復興攜新作《我的戲劇筆記》《生命的平衡:肖復興經典散文》亮相,與讀者交流寫作經歷和閱讀等話題。
在與讀者交流間隙,肖復興接受齊魯晚報專訪,暢聊其生活和新寫作方向。作為著名散文作家、響當當的“教材常駐作家”,肖復興一直在探索散文的新穎寫作,并不斷在拓寬寫作道路,70多歲的他依然筆耕不輟,新作不斷。
傳統戲劇太值得學習
新作《我的戲劇筆記》是肖復興陸續寫了十幾年的一本散文集,是寫作主題比較獨特的作品,可以看做是作者大半生觀劇的感悟之作。作品收錄肖復興對京劇、昆曲等古典戲曲以及當代話劇的欣賞筆記,插入作者看戲之余隨手畫的戲曲人物畫,呈現戲里戲外的筆跡、畫跡、心跡、足跡,展現中國古典戲曲之美。書中描繪了作者如何通過傳統戲曲認識生活、了解歷史、感受悲歡離合,以及共鳴喜怒哀樂、傳承忠孝節義等。
書中,肖復興以一個個戲劇故事串聯起他個人的戲劇史,從《牡丹亭》到《鎖麟囊》,從關漢卿到曹禺,從《哈姆雷特》到《東游記》,那些古典的、現代的、熟悉的、陌生的戲劇故事,從遠處向我們走來,在流暢細膩的文字中變得生動、真實,在與現代人生活的呼應中被賦予永恒的魅力。
肖復興1982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擁有戲劇的學識功底,而談及這部新作,他謙虛地表示,因為自己不懂,絕不敢輕易班門弄斧,只是寫了一些自己對戲的粗淺認識。但這些年來不斷地看戲,讓他對傳統戲曲、話劇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稱,京劇博大精深,在世界戲劇史上像活化石一樣珍貴;而國內外經典話劇,比如莎士比亞話劇等,如果沒有新改變、新導引方式,很難吸引年輕人;經典戲劇之所以熱度變淡,受當下流行藝術的影響,也跟大眾對它的認識淺薄相關。這些觀點,肖復興都寫入新作《我的戲劇筆記》。
肖復興稱,中國的戲劇講究戲劇結構,里面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四郎探母》戲劇沖突特別大,為創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創作經驗,值得學習;再比如《桃花扇》不僅寫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還寫出了愛情故事背后的時代震蕩、異族入侵后民族矛盾沖突的升級及融合等,非常好看又厲害。肖復興告訴記者,他非常喜歡看戲,除了京劇、昆曲、話劇,還喜歡川劇,但現在戲特別不方便,因為效益問題,戲院變得越來越少了。
再努力一下,再進步一點
當談及最近的創作時,肖復興稱,他正在創作兒童小說,七八萬字的小說恰好是自己想寫的篇幅。這部兒童小說講述自己中學時候的一段經歷,以真實的情感去寫自己的心聲。
而除了兒童文學寫作,肖復興近年來也在筆耕不輟寫新散文,而他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荔枝》《擁你入睡》等名篇早已成為不少人學生生涯的記憶,這些入選各類教材、考試的常用篇目,以其樸實、真摯、清澈、溫暖的筆觸,讓讀者們感悟愛與生命的況味,藝術和美的魅力。
談及這些進入教材的散文名篇,肖復興稱,他的文章選入好多書或好多考試題里,是因為這些散文篇幅短,跟學生們的生活也更靠近一些,而學生學習寫作文,需要認真去讀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還有一點是,老師覺得這些作品寫得有點意思、好分析。其實老師們還是很有水平的,他們文章提出來的問題,都集中在文章最關鍵、最有意義的地方,老師們的分析作用能充分發揮出來。”
肖復興告訴記者,他正在計劃創作一系列美食為主題的新作,也依舊在不斷地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寫好散文作品。肖復興稱,重復自己其實很可怕,他害怕年齡大了容易重復,所以時刻保持寫作上的警惕:“重復自己,讀者就會厭煩你。但讀者是很聰明的,是眼明心亮的,你只要努力了,讀者就能讀出來。我還是希望自己再努力一下,進步也許不會太大了,但你一點都沒有努力,就一點進步都沒有了。”
而談及自己當下的生活和寫作習慣,肖復興笑稱,自己年紀大了,現在很少出北京城,甚至現在連自家小區也出得少了,更多時間是在寫作。他還告訴記者他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的一個有趣方式。他稱,自己有時候會拿著畫板出去轉轉,去天壇、頤和園畫風景、畫人,消磨時間,或者通過畫畫與別人展開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他了解到了闖蕩北京的老年歌手、專業是繪畫卻干著不相干工作的年輕人等不同人的有趣故事,這成為他與外界溝通、尋找寫作素材的很好方式。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