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600
【資料圖】
這么多年,只有他對豬的深情,從一而終。
豬豬那么可愛!連互聯網大佬們都對它愛不釋手?這幾年,網易、華為、阿里巴巴都對養豬業虎視眈眈,有人好奇,這些高科技公司怎么關注起養豬來了?殊不知,隨著豬肉價格上漲,如今養豬業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新網紅”。可是養豬看起來挺LOW,感覺隨便弄弄就可以,做起來真這么簡單嗎?
養豬,沒那么簡單。
養了半輩子豬的秦英林,從22頭起家到公司上市,身為最強豬倌的他,所有的深情都給了“圣豬”。
秦英林年少的沖動和無知,讓全家指望著生活的20頭豬接連死于豬病,從此,他便鉚足勁兒要和養豬死磕到底。
覺得養豬手到擒來的秦英林經歷這次慘痛的教訓,不得不開始對這個行業另眼相看。那些圓潤可愛的“豬豬們”一旦染上豬病,毫無經驗的秦英林就只能束手無策。
“必須得學養豬知識。”秦英林暗下決心,從零開始的他連報紙上一條微不足道的小廣告也不放過。為了學習更專業的技術,他可謂是“離經叛道”:放棄了更好的大學,去讀河南農大的畜牧業。
學成歸來,他信心滿滿。1992年,他和妻子又買了22頭豬,辭掉了公職卷土重來。
這次,對養豬如數家珍的秦英林可謂如魚得水,沒過多久就在養豬業初露鋒芒。好景不長,還是秦英林熟悉的“老朋友”興風作浪,他的豬仔們又得了豬病。死亡豬仔已經超過了70頭,秦英林問遍了所有農業高校都一無所獲。
眼看著歷史慘案重演,秦英林的母校伸出援手,小小的一針疫苗,讓秦英林的公司起死回生。
多次的千鈞一發都因為技術化險為夷,秦英林更打心眼的重視養豬技術。他知道養一只豬可能很簡單,但是大規模的養豬,就是得依靠技術。
所以他不厭其煩的更新豬舍到第12代,奢華的豬舍讓員工們都心動不已;精心調配比例的飼料,吃過的豬豬都茁壯成長;規定的清理衛生,減少了豬病的概率........
秦英林親自在養豬業摸爬滾打了好幾年,終于摸出了其中的門道,并且不斷地更新他的“養豬知識庫”。不得不承認科學技術的力量,秦英林的公司越做越大,2005年,秦英林個人資產過億,從當初那個窮困小子搖身一變成了河南的首富。
生意越做越大,可他依舊對養豬從一而終。生意大了,秦英林搞營銷、做創意、改經營模式...但是再怎么折騰,他一直沒丟對養豬深沉的熱愛。
反觀競爭對手雛鷹文化,相比于一直潛心修煉“養豬大法”的秦英林,雛鷹文化的老板卻得隴望蜀,跨界搞起了電競、餐飲、金融.....最后給自己作退市了,只留下一地的笑柄。
豬肉價格上漲,養豬這塊大肥肉誰都想來嘗一嘗,各行各業都想來湊個熱鬧。大家都看到了養豬帶來的暴利,卻再也沒有第二個像秦英林這樣對養豬這個事業“情根深種”的人了。
《拜豬文》字里行間都是秦英林對豬豬們深沉的熱愛,但也只有熱愛,才能讓秦英林十幾年如一日的用心把養豬這件事做到極致,他是當之無愧的最強豬倌。
年輕時的一次意氣用事讓秦英林和豬結下了不解之緣,牧原集團奉為圭臬的“圣豬文化”印證了秦英林十幾年來對養豬這件事情有獨鐘。
“他們根本養不好的。”最強豬倌秦英林就是有著不可一世的自信。這個看起來有點LOW的行業,還真就在這位最強豬倌的手里點石成金。
而從22頭豬到上市公司的牧原集團,又成了一個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商業奇跡。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