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文丨程強 王希明
《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今年中國經濟展望較為樂觀,同時預計通脹水平總體保持溫和;貨幣政策的表述偏中性,延續了中央經濟工作會的基調。總的來看,當前貨幣政策可能處于觀察期,或待消費復蘇、地產銷售和外需回落等形勢明朗后相機抉擇。《報告》中關于地產政策的表述略有回收,刪除“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2月24日,央行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后稱《報告》),對下一階段貨幣政策進行了部署。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報告》對中國經濟前景表態更為樂觀,認為“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不過也提到“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
《報告》表示“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的階段,消費環境、消費秩序逐步改善,市場預期和信心平穩,加之政策支持效果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對經濟的展望較上一季度明顯改善,主要的動能來自于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當然,《報告》中也提到“居民儲蓄向消費轉化的動能有待觀察,房地產業轉向新發展模式尚需時日”,因此“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
▍央行對通脹的擔憂有所減弱,《報告》 “預計通脹水平總體保持溫和,也要警惕未來通脹反彈壓力。
”上一季度的貨政報告提到“高度重視未來通脹升溫的潛在可能性”,認為M2增速處于高位、消費需求釋放等因素會加大通脹壓力。而本次的《報告》措辭上有所弱化,表示要“密切關注通脹走勢變化”,“短期看通脹壓力總體可控,當前我國經濟還處于恢復發展過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我們認為通脹暫不構成貨幣政策的主要約束,年內CPI增速顯著超過3%的概率不大。
▍《報告》對貨幣政策的表述偏中性,既“支持擴大內需”,又“堅持不搞大水漫灌”。
《報告》沿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報告》強調,“既著力支持擴大內需,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堅持不搞‘大水漫灌’”。
▍總的來看,當前貨幣政策可能處于觀察期,或待消費復蘇、地產銷售和外需回落等形勢明朗后相機抉擇。
當前經濟還在疫后復蘇的脈沖當中,人員流動快速恢復;二手房銷售顯著回暖,并有望向新房銷售傳導;1月信貸同比大幅多增且2月有望繼續實現較高的信貸投放。這一時期經濟形勢向好,且不易確定復蘇的最終高度,因此我們認為政策可能會選擇暫時觀望。待到二季度,消費復蘇、地產銷售和出口等數據基本穩定后,貨幣政策可能會相機抉擇。
▍《報告》繼續強調“房住不炒”和“不把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刪除“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新增“改善優質頭部房企資產負債狀況”。
地產政策的主基調沒有發生變化,與上季度一樣提到了“房住不炒”、“不把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但是邊際上有所回收,刪除了“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在“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前面加上了“因城施策”。近期部分城市二手房銷售明顯回暖,我們認為后續新房銷售也會隨之改善,當然這些熱點城市可能短期不會有新的地產放松政策了。《報告》中新增“改善優質頭部房企資產負債狀況”,我們認為沒有公開違約記錄的頭部民營房企融資環境將明顯好轉,但資產質量較差的民營房企現金流壓力可能仍然較大。
▍《報告》的四個專欄分別對利潤上繳財政、貨幣政策、防風險和消費恢復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專欄一提到,2022 年人民銀行依法上繳了所有的歷史結存利潤,共1.13萬億,主要來自于外匯儲備的歷年收益;還提到下一階段要“充實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和資本,實施審慎的資產損失撥備制度”,預計今年不會有大額利潤上繳財政。
專欄二總結了過去五年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成就,經濟下行時不搞大水漫灌,經濟回升時也不急轉彎,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專欄三總結了過去五年防風險的重大成就,包括處置“明天系”等高風險集團,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清理整頓影子銀行等。下一步要“持續化解重點企業集團和金融機構風險,進一步推動深化金融機構改革”。
專欄四認為我國居民消費有望穩步恢復,動力包括疫情防控優化、就業與收入的良性互動、擴大內需和促銷費政策等。但是居民收入放緩、資產負債表受到一定程度沖擊、未來疫情演進等也導致消費復蘇存在不確定性。中長期看,要通過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消費傾向和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來進一步挖掘消費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