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恒瑞醫藥(600276.SH)BD交易的代表作,欲通過13億元license in大連萬春的普那布林曾被寄予厚望,如今卻面臨著尷尬的局面。繼一年前美國上市遭否后,普那布林國內上市申請再度折戟。
有著“醫藥一哥”之稱的恒瑞醫藥是國內最大的仿制藥企業之一,伴隨著仿制藥帶量采購逐步踏入深水區,恒瑞醫藥的仿制藥業務遭遇重創。業績承壓下,恒瑞醫藥核心管理團隊頻繁變動,凸顯轉型的迫切,今年更是將經驗豐富的江寧軍納入麾下。如今普那布林上市雙失敗的消息,無疑給了恒瑞醫藥一記重拳。
(資料圖片)
根據目前信息來看,恒瑞醫藥對該產品沒有后續研發計劃,這意味著其2億元投資很可能打了水漂。
新藥中美上市遭雙否決,巨額首付款或打水漂
根據恒瑞醫藥3月10日公告,大連萬春的母公司收到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通知件,普那布林的新藥上市申請未獲批準,具體申報適應癥為:與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聯合用于治療成年非髓性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CIN)。
2021年8月25日,恒瑞醫藥與大連萬春簽署《增資入股協議》和《普那布林產品合作協議》,擬以自籌資金1億元認購大連萬春的股份,同時獲得在大中華地區的聯合開發及獨家商業化普那布林的權益。針對普那布林的商業化,恒瑞醫藥一次性支付大連萬春首付款2億元,并在達到相應的研發里程碑和商業化里程碑時向大連萬春支付總額不超過11億元。
2020年9月,普那布林先后獲得中、美藥監機構在預防CIN領域的“突破性療法”雙認定,彼時引進普那布林被視為恒瑞醫藥豐富管線的重磅操作,不過故事卻走向了另一種結局。2021年普那布林申請在美國上市時,遭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否決。美國FDA在審評意見中指出,僅一個注冊臨床研究(普那布林106三期臨床研究)的數據不足以充分證實普那布林的臨床價值;還需要第二個對照注冊臨床研究來提供充分的證據,支持關于預防化療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新藥申請;FDA無法基于目前的數據批準該項新藥申請。
如今中美上市被雙否決,基本宣告了近階段普那布林的失敗。恒瑞醫藥在公告中表示,根據《普那布林產品合作協議》,公司已向大連萬春支付了2億元首付款,公司尚未開展任何關于普那布林的臨床研究。關于《增資入股協議》所約定的擬向大連萬春進行的1億元股權投資,公司尚未繳款,股權也未交割,該產品目前沒有后續研發計劃。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向鈦媒體APP表示,普那布林中美上市雙雙失敗,主要還是因為臨床有效性不足。投資方恒瑞醫藥稱停止后續投資和研發計劃,這意味著其對該產品短期內已基本不抱希望。已投入的這2億元首付款在財務上要作為損失來處理,并據此進行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鈦媒體APP就2億元首付款后續如何處理向恒瑞醫藥發去調研函求證,但未得到正面回應。
醫藥巨頭的仿創憂患
恒瑞醫藥是國內知名的抗腫瘤藥、手術用藥的研究和生產基地之一,產品涵蓋了抗腫瘤藥、手術麻醉類用藥、造影劑、特殊輸液、糖尿病藥、自身免疫藥、心血管藥、眼科用藥等眾多領域,已形成比較完善的產品布局。
從仿創產品結構來看,以仿制藥為主的化學藥品制劑仍占據我國藥品市場容量的主導地位。恒瑞醫藥絕大部分利潤仍主要來自于仿制藥業務,但隨著集采提速擴面,仿制藥的利潤空間驟降。此外,醫保談判加速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銷售和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加上創新藥同質化競爭日益加劇,恒瑞醫藥發展遭遇較大業績壓力和轉型挑戰。
2022年半年報顯示,2018年以來,恒瑞醫藥涉及國家集中帶量采購的仿制藥共有35個品種,中選22個品種,中選價平均降幅74.5%。2021年9月開始陸續執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個藥品,2022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僅2.5億元,較2021年同期減少17.6億元,同比下滑88%,集采仿制藥收入斷崖式下跌。
另一面,創新藥業務又遲遲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利潤增長點。截至2022年6月,恒瑞醫藥創新藥上市數量11款。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瑞馬唑侖、氟唑帕利、海曲泊帕等多款創新藥執行新的醫保談判價格,醫保銷售價格平均下降33%,加之疫情反復、產品準入難等因素,創新藥收入增長較慢,甚至個別創新藥由于價格降幅較大,2022上半年銷售金額環比有所下降。
業績的重壓揮向了二級市場。恒瑞醫藥自2021年1月見頂之后,股價開始了漫長的震蕩走低。截至3月14日收盤,恒瑞醫藥股價報收41.48元/股,較當年高點已“腰斬”。
江寧軍任首席戰略官,BD戰略前景難料
自2021年孫飄揚重新執掌恒瑞醫藥以來,相繼推出優化人員、創新、國際化等策略。近年來,恒瑞醫藥核心管理層的不斷更迭也引發外界關注。
經相關媒體統計測算,從2010年起,共有27人在恒瑞醫藥擔任過高管職位,其中15人已經離職。15名離職高管中,有10人的離職都發生在最近三年。僅2022年,恒瑞醫藥就經歷了4名高管的相繼“出走”,分別為張月紅、鄒建軍、陶維康以及張曉靜。
2月2日,恒瑞醫藥發布的新一屆董事會名單中,孫飄揚、戴洪斌、張連山、江寧軍、孫杰平、郭叢照被選舉為董事。
上述董事會名單中,江寧軍的名字格外引人關注。江寧軍曾擔任基石藥業創始CEO,在基石藥業任職六年間,實現了四款產品的上市,同時主導開展了與跨國醫藥公司、全球醫藥公司的合作,包括基石藥業與EQRx、輝瑞公司簽署的2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
江寧軍加入恒瑞醫藥后已獲委任公司首席戰略官,全面負責創新藥國際化、臨床研究和商務拓展工作。此外,江寧軍將與董事長孫飄揚以及董事、副總經理張連山組成戰略決策小組,全面負責恒瑞醫藥戰略和研發決策。可見,恒瑞醫藥此番邀請江寧軍加盟,也是看重其在全球創新研發和對外合作方面的超強實力。
然而,伴隨普那布林中美上市失敗,恒瑞醫藥BD能力不行的言論甚囂塵上。此次普那布林新藥上市申請未獲批準對BD戰略有何影響?恒瑞醫藥內部工作人員引用了董事長孫飄揚之前受媒體采訪時所述,恒瑞堅持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并重,在內生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創新研發成果的快速轉化,加速融入全球藥物創新網絡,惠及更多患者。
不過,恒瑞醫藥BD戰略也不是全然沒有收獲。2021年2月,上海瓔黎授予恒瑞醫藥針對PI3kδ抑制劑林普利塞在大中華地區的聯合開發權益以及排他性獨家商業化權益。次年11月,林普利塞的新藥上市申請順利獲得國家藥監局正式批準。林普利塞也是恒瑞醫藥合作產品中第一個獲批上市的創新藥,為恒瑞醫藥開放合作成果落地拉開了序幕。
時隔兩年,恒瑞醫藥再次有產品“出海”。恒瑞醫藥將自主研發且具有知識產權的SHR2554(EZH2)項目有償許可給Treeline公司,Treeline公司將獲得在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范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SHR2554的獨占權利。根據協議條款,Treeline公司已向恒瑞醫藥支付1100萬美元的首付款,同時將按開發進展向恒瑞醫藥支付累計不超過4500萬美元的開發里程碑款、根據實際年凈銷售額支付累計不超過6.5億美元的銷售里程碑款。(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陸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