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資料圖片)
雙十一、雙十二大促后,TikTok在東南亞又將迎來新一輪大促活動。
3月30日至4月4日,字節跳動宣布旗下TikTok 推出在泰國4.4 夏季大促活動,并且制定極兔為物流服務商。大促期間,所有訂單享受包郵服務。
TikTok商城將提供最高 1000 泰銖的折扣券,每天在0時、12時和 20時發布3 次,在 0-2 時的前2小時內限時搶購最高80%的折扣,20時的優惠券雨可以獲得最高 50%的折扣券,并享受所有套餐的免費送貨。
每年的3月到4月是東南亞傳統節日最多的時候的時候,比如,泰國潑水節、馬來西亞開齋節等。對于東南亞當地人來說,這些節日相當于過新年,很可能為東南亞站點的賣家帶來2023年第一波消費熱潮。
據鈦媒體App了解,此次“春夏煥新大促”聯動了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六國大促資源。大促期間將重點放在直播間。平臺運營經理將向符合報名要求商家、達人定向邀約,要求在活動期間規定場次完成GMV目標。平臺權益將給予平臺流量/優惠券/傳播資源位等激勵權益,通過扶持流量補貼,電商短視頻、直播和商城形成全新全鏈路營銷帶貨場景。
毫無疑問,這將是TikTok電商進軍東南亞市場落下的重要一棋。近兩年來,TikTok在東南亞不斷開通上線TikTokShop,在這個快速增長的電商王國里掘金,與本土電商Shopee和Lazada展開較量。但與此同時,本地基礎薄弱、監管風險高等也掣肘著TikTok的東南亞開拓之路。
快節奏布局東南亞
東南亞一直是TikTokShop的重點發力區域。
2021年,TikTok在印尼和英國上線了TikTokShop,商家開通TikTok Shop后,可實現電商功能閉環,直播和短視頻購物各環節均可在應用內完成。同年TikTok推出TikTok shopping整合營銷方案,同時為TikTokShop與合作店(如Shopify)提供直播、櫥窗與短視頻等流量入口。
2022年4月份,TikTok的東南亞電商版圖加快擴張節奏,又設立了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四個站點。6月繼續開放了新加坡站點。不僅本地企業和個人賣家可以注冊,跨境商家權限也陸續打開。
2022年10月TikTok Shop商城在印尼試水后,在其他國家開始落地。截至2022年年底,TikTok Shop在全球開放的7個跨境業務站點中,東南亞就占了5個。東南亞11個國家中個,TikTok Shop已經布局了一半。
早在2021年12月22日,TikTok Shop官方在廣州舉辦的首屆《TikTok電商跨境商家私享會》上,字節跳動副總裁、電商業務相關負責人明確提到:“TikTok將在2022年重點布局東南亞市場,預期拿下20個重要市場。并以此為起點,在未來5年內進入全球各大主流市場,TikTok Shop預期將達到數千億美金的規模。”
2021年,TikTok電商實現GMV10億美元,其中印尼貢獻率達到70%。根據Tichoo的統計數據,2022上半年印尼地區貢獻的GMV達91%以上,而英國地區的GMV占比不到7%,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電商業務由于2022年才陸續開放,因此各國2022上半年的GMV占比均不到1%。但是進入2022下半年,東南亞其他國家的GMV增速非常快,至2022年8月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4國的GMV占比已接近50%。
以印尼為代表的東南亞地區已經成為TikTok電商GMV的主要貢獻地區。
為什么選擇東南亞?
TikTok Shop選在東南亞作落地,離不開三個原因。一是TikTok帶來的用戶基礎,二是東南亞電商市場廣闊,三是數字化基建的全面普及。
東南亞國家在文化及消費習慣與中國比較接近,再加上近幾年東南亞地區網絡滲透率一路走高,電商基礎設施逐步鋪開并漸趨成熟,消費者網購意愿被激發。
近幾年,TikTok在全球下載量一直排行前列。據路透社報道,在人口總數6.3億的東南亞地區,TikTok的下載量高達3.6億。其活躍用戶合計達2.65億,遠高于美國的1.52億。
TikTok東南亞和印度品牌戰略負責人Manas Sabnis表示,TikTok在東南亞擁有2.4億月活躍用戶,視頻瀏覽量達1萬億次,視頻創作量超過8億。
可以說,TikTok的大規模用戶群,為TikTok Shop在東南亞的發展奠定了用戶基礎。
從產業上來說,相較于歐美,東南亞電商處于高速發展期。據eMarketer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電商增速排名前十的國家中,東南亞地區占據一半,分別為排名前三的新加坡(36%)、印尼(34%)和菲律賓(25.9%),排名第七的馬來西亞(18.3%)和第八的泰國(18%)。
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發布《東南亞跨境電商發展研究報告》中也顯示,在過去5年,東南亞一直是全球電子商務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相較于中國(24.9%)和英國(19.3%)等成熟電商市場,東南亞電商市場潛力巨大,存在8-10倍的提升空間。
這從TikTok Shop 全球全年的銷售額中也能窺出東南亞市場的火爆。資料顯示,2022 年 TikTok 全年直播帶貨 GMV 或已超過 44 億美元,較 2021 年增長兩倍。同時,從 2022 年 4 月開始,TikTok 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四國,正式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上半年 GMV 即超過 10 億美元。
2022 年 TikTok Shop 全球銷售額 TOP3 為印尼小店 Skintificid、印尼小店 BIOAQUA Official Store、越南小店 TRANG CEE STORE。其中印尼小店 Skintificid2022 年 GMV 超 5000 萬美元,單月 GMV 近 1000 萬美元。從品類來看,上榜的小店基本主打的都是美妝個護、女性內衣和箱包等品類。
在電商增長方面,2021年東南亞電子商務的營收為 1200 億美元,到了 2025年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2340億美元,實現翻倍式增長。
東南亞電商快速發展的背后是數字化的普及。
據谷歌、淡馬錫和貝恩公司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至今,在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陰霾籠罩全球的大環境下,東南亞的數字經濟產業一枝獨秀,該地區僅在最近兩年就新增了6000萬名數字經濟消費者。2021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市場規模達到174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翻番達到3600億美元,而到2030年將迅速增長至驚人的10000億美元。
據了解,2021年東南亞人口已超過6億。其中東南亞六國(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5.89億人口, 擁有4.4億互聯網用戶,其中大約3.5億人曾經使用網絡購物,并且用戶的使用范圍和使用深度都在高速增加。
目前,東南亞智能手機的使用率已接近70%,很多缺乏有線網絡基礎設施的農村地區,則跳過PC互聯網階段直接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實現了互聯網接入的"彎道超車"。
這也讓其成為全球范圍內電子支付成長最為迅猛的地區,東南亞六國電子錢包使用量增長率在2021年超過311%,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4.4億用戶。
而且東南亞是典型的年輕化地區,以菲律賓為例,國民年齡中位數僅為25.7歲,而中國/日本此數據分別為38.4歲/48.4歲。
東南亞本身人口基數大、加上經濟日益崛起、數字化基建投資加大、移動設備全面普及等為東南亞的電商市場搭建了龐大的體量基礎。
由于政治地緣、歷史文化等原因,東南亞地區在國際上一直被稱為“第二個中國市場”。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鈦媒體APP表示,“當前整個東南亞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增長較快,年輕人口眾多。而且東南亞華人較多,溝通成本較低,中國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伴隨著多個關貿協定的制定與成熟,中國與東南亞的跨境交流有著巨大的發展和成長空間。”
數字物流公司LOCAD通過分析全球各國數字零售銷售增長趨勢和TikTok 用戶群數量預測東南亞將成為TikTok Shop最有潛力的地區。
依舊有監管風險
3月2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針對TikTok舉行了一場長達5個小時的聽證會。會議議題主要圍繞“數據隱私安全、未成年人安全、內容監管”等方面,TikTok CEO周受資赴國會山參會,并回應了美國國會議員提出的一系列爭議問題。
在舉行聽證會之前,美國政府曾要求字節跳動公司出售其在手機應用TikTok中所持有的股份,否則可能面臨美國對該應用程序的禁令。
這兩件事傳遞出了同一個信號,即跨境發展伴隨著監管機構的施壓。
TikTok國際化過程中面臨著來自海外市場文化與政策等本地化問題挑戰。TikTok在南亞的發展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景。2019年2月,孟加拉國政府在打擊色情內容的行動中將Tik Tok關閉。2019年4月,在被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下架,被美國罰款之后,TikTok被印度法院判處從應用商店下架。
Tik Tok屢次遭遇封禁的原因中大多觸發了不良內容、兒童保護、數據隱私等問題,但其背后最根本的還是數據控制權的問題。
根據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表述,包括TikTok在內的相關App運作是以智能算法主導的信息分發為核心。該過程中TikTok首先構筑數據池。一方面,在用戶綁定App后平臺將通過挖掘用戶的關注好友、地理位置和瀏覽記錄等數據,確定用戶偏好以形成”數據畫像“并存儲于數據池。另一方面,平臺也會對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進行審核、篩選和組織,并存儲于數據池成為信息匹配的資源。在構筑數據池的同時,平臺將通過算法對供需雙方數據進行匹配審核,該過程中算法將按照預設的路徑基于用戶偏好選取信息并進行分發,從而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因此,數據挖掘和算法主導實際上構成了TikTok的技術核心。其背后歸根到底是數據歸屬問題引發的監管風險。
以印度為例,TikTok在印度持續面臨信息安全質疑與封禁風險。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曾向TikTok發出通知,要求在期限內對數據存儲等一系列問題做出回應,并警告如果沒有收到合適的回應,可能會對應用進行封禁。
近年來,印度政府以保護用戶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的名義,正不斷催促全球互聯網巨頭在印度建立服務器,并將印度用戶的數據遷移到本地服務器上,以實現數據本地化。在強勢監管之下,字節跳動表示,目前印度用戶的數據儲存在美國和新加坡的第三方數據中心,將在未來6到18個月內在印度建立數據中心,初期投資為1億美元。
相較于其他地區遭遇的強勢監管,東南亞的監管環境寬容度較高。除了2018年因大量存在不良影響的內容被印尼短暫封禁后,TikTok在東南亞的監管和處罰少了很多。寬松的監管環境或許也是TikTok在東南亞重點投入發展的主要原因。
拋開監管,TikTok在東南亞還面臨著強勁對手——本土電商巨頭Shopee和Lazada的壓力。
以越南為例,Metric 發布的 2022 年越南電商市場報告顯示,越南四大電商平臺 Shopee、Lazada、Tiki 和 Sendo 的總收入達到 135 萬億越南盾。尤其是 Shopee仍是越南最受歡迎的電商平臺,占該國 4 大電商平臺總銷售額的近 73%,約為 91 萬億越南盾,其收入是排名第二的 Lazada 的三倍。
在東南亞,TikTok這個“外來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短短幾年內獲得飛速發展,但是監管就像懸在TikTok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是技術革新帶來的政治、經濟挑戰。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博士研究生馮碩在《TikTok被禁中的數據博弈與法律回應》一文中表示, TikTok所代表的技術創新盡管會與現行法律產生齟齬并引發風險,但有效的法律創制、解釋與適用是能夠規制風險的。而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法律與科技的內在矛盾也將日益凸顯,簡單地判處技術死刑并無益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法律秩序的維護,秉持包容性規制的法律回應模式才是構建未來法治的應有之義。在該過程中法律無力也不會殺死技術,而真正應當思考的則是如何規制科技發展所帶來的風險。
東南亞正成為中國企業出海投資的熱土,如何破除文化生態和意識形態的隔閡,如何應對海外監管和本土競爭對手,如何捍衛自己的權益,這不僅是TikTok,也是每一個技術創新企業在海外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面臨的問題。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楊秀娟)